第18課 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2)國內:
1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各方面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
2在中國共產黨內,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黨的隊伍發生重大變化,新黨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這給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黨的建設遇到了許多新的課題。
總之,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既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嚴峻的挑戰和嶄新的課題。
2、創立的條件:
(1)可能性:新的形勢、新的實踐尤其中共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的寶貴經驗,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立成為可能。
(2)戰略機遇: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3)新活力:黨的隊伍發生重大變化,新黨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這給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4)實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和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探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立的實踐基礎;
(5)理論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立的理論基礎;
(6)寶貴經驗: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治黨治國治軍的寶貴經驗;
3、創立及內涵:
(1)創立: xx年慶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會上江全面而深刻地闡述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xx年中共“16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
(2)內容:提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涵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的強大思想武器。
※根本問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核心: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執政為民
4、歷史地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源于偉大的建設實踐和積累的寶貴經驗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世紀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小結: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黨。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論成果;黨的xx大以來又在它們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作業: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