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4課
優化訓練
基礎鞏固
1.自由民權運動的實質是
a.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b.資產階級民主運動
c.農民階級暴動 d.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2.1889年日本憲法制定的原因是
①由于農民負擔加重,發生暴動
②中小資產階級和地主掀起“自由民權運動”
③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不滿情緒強烈
④為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穩定社會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日本政府第一任內閣首相是
a.木戶孝允 b.西鄉隆盛 c.高杉晉作 d.伊藤博文
4.下列關于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由伊藤博文起草
b.天皇權力受議會限制
c.國家主權掌握在天皇手中
d.議會分為貴族院和眾議院
5.1894年,同意放棄過去對日不平等條約中規定的治外法權的國家是
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
6.下列國家或地區遭到日本侵略的先后順序是
①琉球 ②朝鮮 ③中國臺灣
a.①②③ c.③①② b.③②① d.①③②:
強化提高
7.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主要依據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資產階級是改革的領導者
c.改革廢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發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
8.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主導因素是
a.天皇權力至高無上,支持革新力量進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權,力行革新,順應了時代潮流
c.廢藩置縣,建立近代統一國家,形成統一市場
d.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推行“文明開化”政策
9.日本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未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領導者與封建制度聯系密切
b.資產階級還沒有能力克服封建專制主義
c.倒幕中人民沒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d.日本1889年憲法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10.明治維新后,日本社會發生的新變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 ②天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統治秩序基本確立③由半殖民地狀態走向了殖民擴張道路 ④封建等級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
課外延伸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俄軍找不到一張克里米亞的軍用地圖,士兵素質較差。軍隊缺少軍需,而奸商貪官卻倒賣軍用物資。結果傷亡30萬人后戰敗,接受苛刻的和約。
材料二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率四艘軍艦來到日本,以武力叩關。幕府被迫開國,不久相繼和美、英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承認開港通商、領事裁判權和協定關稅。
——岳麓版教科書
培理來航
材料三 日本新領導人(注:指明治維新的領導者)不贊成這種不加區別地奉承所有西方東西的做法,他們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他們現在提出了一個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國家……講究實際的日本領導人得出了這一明確結論:每個民族必須為自己去掠奪,軟弱和膽小將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