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修6第二單元第一課 雄偉的金字塔群
第一次探索胡夫金字塔
★2時55分,機器人“金字塔漫游者”已經走過了神秘通道中3/4的路程。
★3時15分,哈瓦斯博士來到石棺旁邊。
★3時25分,哈瓦斯博士開始撬動石棺。在南通道,機器人的探頭已經鉆通石門。
★3時37分,哈瓦斯博士在石棺里發現一具男人的遺骸。
★3時57分,當機器人的探頭探進石門背后的時候,一個令人出人意料的結局出現了:前方又出現了一塊布滿斑痕的石門。
課后探究:金字塔之謎,選一個作為研究的內容。
散布在尼羅河下游西岸的金字塔,大約80座。它們是古代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埃及人叫它“庇里穆斯”(pyra.mids)意思足“高”。從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金”宇,所以,人們就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一.浩繁的工程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它大約建造于公元前2700多年。塔高146.5米,相當于一座40層高的摩天大樓。塔基成正方形,每邊長230.6米,占地約52900平方米。
大金字塔由大約230萬塊大小不等的石塊砌成。最輕的石塊1.5噸,平均重量約2.5噸,總重量約684.8萬噸。
如果用載重7噸的卡車來裝載,需要978286輛,如果把這些卡車一輛接一輛連接起來,總長度是6200公里,從我國的南方的海南島到北面的漠河,或者從西方的帕米高原到東面的上海也擺不下。沿著長江的堤岸可以從上游的沱沱河擺到下游的吳淞口。
<比大金字塔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哈佛拉金字塔,塔旁還雄踞著一尊巨大的石雕----人面獅身像。據說:公元前26xx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哈佛拉,巡視了自己的快要竣工的陵墓,發現采石場還有一塊棄置的巨石,就命令石匠,按照自己的臉型雕刻了這座石像。石像高22米,長75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刻“庫伯拉”圣蛇浮雕,下巴還下垂著五米多長的胡須。威嚴而又神秘。
1798年,拿破侖占領埃及時,曾下令用重炮轟擊人面獅身像,結果,獅身像巋然不動,只轟斷了幾根胡須,現在保存在英國博物館里,拿破侖曾粗略估算,如果把胡夫•哈佛拉•孟考夫拉三座相鄰的金字塔的石塊集中,可以砌成一道3米高,一米厚的石墻,把整個法國權圈圍其起來 。
這么多的石塊從哪里采的呢?據考證:一般石料,可能是就近取材。而用于外層的11。5萬塊上等白石灰石,則取之于尼羅河東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場;內部墓室的花崗巖,則至之500英里外的阿斯旺。
采石、運輸、下河、上岸,不僅需要大批的石匠、建筑工人、運輸功人、水手,而且需要一批相當規模的工程師、施工員和管理人員、一支有足夠的鎮壓能力的軍隊,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們要吃、要穿、要住、要消耗,這就又要有一支龐大的服務人員。當然,這不包括勞力較弱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也不包括不勞而獲的僧侶和貴族。
據估計:支持這樣的建筑工程需要5000萬人口的國力,而一般認為,公元前30xx年左右全世界的總人口也不會超過xx萬人。
何況,已經發現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即使像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所說的,30年完成一座,總計也需24xx年,埃及承受得了這樣浩繁,這樣長久的消耗嗎
二.運輸之謎
最緊迫而又最現實的問題是運輸問題。即使有足夠的人力,也無法把這2.5噸到160噸的巨石運送到工地。用車載?用馬拉?不行!那時的埃及沒有馬,也沒有車。車和馬是公元前16世紀,也就是建筑胡夫大金字塔以后10xx年,才從國外引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