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2)派人到西歐學習,聘請外國教官,按照 方法訓練軍隊。
(3)改編舊軍隊,建立新式武器裝備的軍隊。
(4)建立艦隊,壯大發展海軍
2.作用:這支軍隊由阿里完全控制,成為他加強集權,維護統治的工具;使埃及的軍事實力空前提高,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
(四)文化教育上——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1、教育
(1)措施
①仿照 教育制度,建立 學校和 學校,傳播了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②采用西方教學形式和教材,興建中小學,擴大教育范圍,提高 程度。
③選派優秀青年到 留學,成為國家建設棟梁。
④邀請各國專家來 講學,造就高層次人才。
(2)作用
教育制度的改革,為埃及的振興提供了人才。
2、文化
(1)措施
①建立 印刷廠,改變書籍只能手抄的歷史,加快知識普及速度和范圍。
②創辦埃及近代第一份報紙《 》
(2)作用: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文化上的落后局面。
四、阿里改革的結果——失敗
(一)最終結果:失敗:
(二)失敗的原因
1.內因:
(1)阿里 加重人民負擔,激化了階級矛盾。
(2)根本原因——沒有改變 制度
2.外因:
(1)西方列強的 政策,埃及必定成為侵略的對象。
(2)列強寧可維持腐朽的奧斯曼士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東地區稱霸,以避免成為他們拓展殖民地的障礙。
五、阿里改革的評價
(一)性質:有利于近代化發展的封建改革。
(二)積極作用:
1.政治:結束了埃及長期的混亂狀態,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
2.經濟:推進了近代化、提高了生產力,發展了農業、商業,建立了近代工廠,推動了歷史進程。
3.軍事:增強了軍事實力,維護埃及主權。
4.文化: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
(三)局限性:
1.沒有觸動封建政治體制;
2.在他統治時期,農民仍然受到封建地主的剝削,工人也帶有農奴制的烙印。
3.殘暴的統治和連年的對外戰爭,耗盡了全國的人力和物力給埃及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4.改革只是單純引進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硬性嫁接到本國封建制度之上,難以為其提供適宜發展的土壤。
[重難點突破]
1.阿里改革措施中的近代化因素
(1)工業方面:引進西方技術,購買設備,聘請專家,建立一批近代化的工廠;重點扶持的軍事工業的產品量直追歐洲各國;民族工業初具規模。
(2)軍事方面:改革舊軍隊,用新式武器和西式方法裝備、訓練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