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第6課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宗教改革進一步傳播了人文主義,動搖了羅馬教會的統治。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礎知識
2、理解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性質、意義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響;馬丁•路德的觀點。
3、探究兩大運動出現的原因及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
分析圖片、問題探究情景再現、對比分析和課堂討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重視經濟及文化發展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懷。
三、重點和重點
1、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藝復興的實質、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
四、學情分析
五、教學方法:問題探究 分析對比
六、課前準備
布置在美術、文學方面有專長、有愛好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準備關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亞的某一劇作(建議從《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中選擇一部)中的情節、思想和藝術特點的分析。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新課學習:
一“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的背景
(1)14、15世紀,意大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引導學生回顧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及表現。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備了哪些有利的條件呢?”,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分析,教師同時提供中世紀歐洲貿易路線圖供學生參考。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政治環境、地理位置和統治者的政策幾個方面思考。
(2)資本主義萌芽帶來的變化。
二:“文藝復興”。
(1)意大利文藝復興產生的背景及實質。
(2)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
(3)意大利文藝復興在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
該部分可由學生閱讀,教師提出幾個問題,如:
a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說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內容嗎?
b這些文學藝術作品是如何體現“人文主義”這一思想的?
c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對宗教持什么態度?
(4)文藝復興的傳播及意義
三、“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藝復興的影響導入,引導學生從思想、政治、經濟三個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進一步分析這場運動的性質
(2)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興起。
a重點是讓學生歸納并理解馬丁•路德的主張。
b其觀點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與人文主義思想有什么關系?
(3)宗教改革的擴展及意義。
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其影響可從三個方面說明:
首先,因而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
其次,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另外,在政治上、經濟上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了新興的民族國家。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九、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