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新興資產階級的出現及要求;文藝復興的時間、性質;代表人物及人文主義概念;德國的分裂;馬丁•路德的觀點;《九十五條論綱》;新教;
(2)理解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原因及影響;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性質和意義;以及宗教改革的影響和馬丁•路德的觀點;
(3)探究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兩大運動出現的原因及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
(4)通過對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義”的實質,培養學生的歷史概括能力;
(2)通過對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質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通過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斗爭。
(3)源流際會,分析思想、文化領域的重大變化、發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一些名畫和著名文學作品來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了解重視經濟及文化發展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
(2)讓學生認識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懷;
(3)通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反對教會,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戰斗精神的了解,培養學生追求進步、追求真理的優良品質,樹立堅持信仰的頑強意志。
★教材分析:
教材圍繞14~16世紀歐洲人文精神的發展這個主題,重點向學生介紹了當時歐洲的兩大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引言反映的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精神獨裁和第一目講述的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可視為這兩大運動興起的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歷經數百年的壓抑后,得以大力弘揚,并賦予了新的精神內涵。建議教學時注意前后聯系,引導學生從人文精神發展的宏觀歷程中對這兩大運動準確定位。同時,兩大運動影響深遠,有大量的古跡、資料流傳至今,并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當今歐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議教學時充分運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文藝復興的內容和實質。
難點:通過宗教改革對歐洲歷史發展的影響,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及要點:
導入新課:
【方法一】引言導入:
師生共同賞析圖片《雅典學院》!堆诺鋵W院》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所創建的雅典學院為題,并以柏拉圖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為中心,描寫了古希臘以來50多個各方面的著名學者,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手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以他們為中心,兩側分別畫出的一些著名學者,有一些還是當時的人物,他們各自的動態,都統一在為探求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贊美人的創造力,同時反映了人們與古希臘先賢們對話而復興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礎上,提問:
(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張有哪些?
(2)時人和先賢們共論一堂的情況說明了什么?
(3)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4)當時人物為此開展了什么運動?
教師講解: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封建時代。進入9世紀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會勢力膨脹。中世紀是宗教信仰的世紀,簡要介紹基督教的精神統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統治下,歐洲幾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恩格斯)。圖片《雅典學院》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美術家拉斐爾創作的油畫,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與古希臘先賢們對話而復興文化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