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地上樂園里飄著吉祥的云朵,花瓣般的雨珠,這里出現了圣女貝阿德麗采,她接替維吉爾引導但丁游歷天堂。
天堂莊嚴光輝,充滿歡樂和愛,住著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們享受著永遠的幸福。天堂也分為九重。九重之上是上帝的天府。天府是上帝和天使們的住所,充滿上帝的光和愛。但丁見到了圣父、圣母和圣子“三位一體”的奧秘詩人覺得,在那天府里才真正見到了人類最理想的境界……
《神曲》也表達了但丁對人類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獄是現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天堂是人類的理想和希望,煉獄則是我們人類從現實到理想中須經過的苦難歷程、但丁希望人們認識罪惡,悔過自新,去認識最高真理,達到最理想的境界,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思想,顯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備課資料3】“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
13xx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爾夸。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后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后專心從事文學活動,并周游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代表作《歌集》相傳為詩人于1327年見到美麗少女蘿拉后陸續寫下300多首十四行詩和1347年蘿拉死后為表達哀思的一些抒情詩的結集,用意大利語寫成,主要是愛情詩。彼特拉克跳出舊抒情詩的框框,以豐富多彩的色調,細致入微的筆觸,描繪蘿拉的形體之美,刻畫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活動。這些詩篇大膽歌頌愛情,表達對幸福的渴望,反映出人文主義者蔑視中世紀道德,熱愛生活的世界觀。彼特拉克的詩音韻優美,結構周密,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來歌頌蘿拉,傳達細微的感情。他使十四行詩這一新詩體藝術上臻于完美。他的抒情詩,特別是十四行詩,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后人為此把他尊稱為詩圣。《歌集》中的長詩《我的意大利》,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譴責意大利的君主們利用外族雇傭軍進行內戰,讓“豺狼與綿羊同居”,善良的人民蒙受災難。他的其他政治抒情詩還對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彼特拉克的一些詩篇,也反映了他內心的矛盾,反映了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文主義者的矛盾。
(2)“美術三杰”: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
【備課資料4】達•芬奇
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在世。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他生于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鎮,卒于法國。 其父為律師兼公證人,母為農婦,他15歲來到佛羅倫薩,學藝于韋羅基奧的作坊, 1472年入畫家行會,70年代中期個人風格已趨成熟。
天才少年 達•芬奇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當時,父親皮埃羅受一位農民的委托,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這妖怪長著火球般的眼睛,張著血盆大口,鼻孔中噴出火焰和毒氣,樣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請您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皮埃羅從此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委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