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第6課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課標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藝復興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著重理解文藝復興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而并非是簡單的復古運動,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應深入本質,而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2)、過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學生可以圍繞文藝復興運動及宗教改革的性質進行預習。課堂上,教師應仔細講解:文藝復興并非古典文明的簡單重復,讓學生明確兩者在性質上的根本差別。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延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宗教改革,我們能夠看清中世紀歐洲的社會概況:教會的腐敗與罪惡籠罩著歐洲社會。然而,即使是像路德這樣的宗教改革家實際上也并非是貧苦民眾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社會運動。
教學課時:1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西方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理論基礎;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性質、作用。
難點:西方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理論基礎;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性質、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好!首先我作一下自我介紹。。。。
今天我們要深刻探討的問題是文藝復興,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究竟什么是文藝復興?它是如何興起的呢?它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文藝復興。大家通過預習就知道文藝復興的主戰場是在哪一個國家?(意大利)。對于意大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喜歡看足球的同學。我們知道,意大利有很多世界頂極的足球俱樂部,像是國際米蘭、尤文圖斯、佛羅倫薩等等。但是從現在來看,在歐洲,意大利并不算是最強的國家。即使在中世紀,歐洲的傳統強國也并不包括意大利。那么,在當時為什么文藝復興會首先出現在意大利,而不是英國、法國或者是德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文藝復興之前意大利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使得文藝復興得以在這個國家首先出現。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
一、 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
講述:在14、15世紀,意大利北部就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等。我們可以看下書上的插圖。佛羅倫薩當時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城市。是當時的一個手工業中心,作為一個小城市,它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2萬多,擁有200多家呢絨手工工場,極盛時期工人多達3萬。而威尼斯的絲織業和造船業也是極為著名,它的商業貿易活動遍及西歐和東方。這時意大利的經濟和社會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如此繁榮的工商業究竟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為什么會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呢?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的原因。
1、原因:(1)(國家)政策:各城市國家重商。
講述:當時,意大利在政治上是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從另一方面想,這也說明當時意大利的中央政權是非常薄弱。中央弱剛地方強,因此一些城市就各自為政,相對獨立。像是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等都是如此。而這些城市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都實行重商政策,也就是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從而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