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識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礎知識
2、理解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性質、意義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響;馬丁·路德的觀點。
3、探究兩大運動出現的原因及體現的人文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
分析圖片、問題探究情景再現、對比分析和課堂討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重視經濟及文化發展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懷。
重點和重點
1、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藝復興的實質、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的人文主義。
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師生共同賞析圖片《雅典學院》。《雅典學院》以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所創建的雅典學院為題,并以柏拉圖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為中心,描寫了古希臘以來50多個各方面的著名學者,位居畫面中心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個以指頭指著上天,另一個則伸出右手指著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們不同的哲學觀點。以他們為中心,兩側分別畫出的一些著名學者,有一些還是當時的人物,他們各自的動態,都統一在為探求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以此歌頌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贊美人的創造力,同時反映了人們與古希臘先賢們對話而復興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礎上,提問:(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張有哪些?(2)時人和先賢們共論一堂的情況說明了什么?(3)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4)當時人物為此開展了什么運動?
教師講解: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封建時代。進入9世紀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會勢力膨脹。中世紀是宗教信仰的世紀,簡要介紹基督教的精神統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統治下,歐洲幾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恩格斯)。圖片《雅典學院》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美術家拉斐爾創作的油畫,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與古希臘先賢們對話而復興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畫展開導入新課。
新課學習:
一“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的背景
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現,成為歐洲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必要前提。
(1)14、15世紀,意大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引導學生回顧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及表現。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備了哪些有利的條件呢?”,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分析,教師同時提供中世紀歐洲貿易路線圖供學生參考。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政治環境、地理位置和統治者的政策幾個方面思考。
意大利各城市國家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經濟的發展,正是催生資本主義的必要因素。
你從意大利早期銀行圖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圖中獲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說,美第奇家族是文藝復興的“幕后導演”,你是怎樣認識的?以便加深學生對意大利經濟繁榮和弘揚文化的社會環境的認識。以佛羅倫薩城市國家的繁榮為例進一步說明:在政治上,工商業主、銀行家等資產階級控制著城市的政權;在經濟上,手工業、商業和金融業非常發達,是意大利最大的銀行業和手工業的中心。。此外,可以指出意大利地處地中海貿易的樞紐地位,也是其商業繁榮的重要因素。最后,從政策、政治環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簡要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