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高中美術教案:
課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課業類型: 欣賞課 高中美術教案: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材分析:高中美術教案: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下半葉到16世紀在意大利開始有遍及歐洲各地的一種文化變革,它被史學界肯定為西歐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思想文化運動。高中美術教案: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14世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最先在意大利萌芽,文藝復興運動最早出現于意大利,因此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最具代表性。本課高中美術教案: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著重以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為主,其中又以其盛期的美術“三杰”的代表作來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體悟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是以其活潑、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沖擊著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靈魂,以鮮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以科學的真理矯正著宗教的愚頑,形成西方繪畫史上人文主義藝術的高峰。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總體風格和造型特點,能夠掌握欣賞外國繪畫作品的基本知識。
2、培養學生對外國繪畫作品的欣賞能力。
3、使學生能夠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杰”對西方繪畫藝術的重大貢獻,學習藝術巨匠們勤奮、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1、 通過對達·芬奇等人繪畫作品的欣賞,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總體風格和造型特點進而掌握這一時期審美觀點的變遷。
2、 學習藝術家們勤奮、刻苦的精神
教學難點:
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轉變的歷史背景;兩者繪畫風格的不同點。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手段:
觀察,講述,提問,討論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 歐洲文藝復興它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2、 文藝復興的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3、 它復興的是什么時期的文化?
二、出示新課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學生分組講評名畫,課代表記錄分數
1、 顯示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圖片。
提示學生從畫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精神氣質去分析。
(從她的臉上,透過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雙目,流露著一種恬靜、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自然、純真、樸素地將一絲不易察覺的,充滿著人性情感的內心活動透益出來。透過柔潤而豐滿的肌膚、精湛而準確的結構、自然而生動的姿態,感到一種富有青春生命力的血液在流動,這是活鮮而富有靈性的生命體。體現出人本身的價值和自然美感,宏揚了人文主義精神。)
2、 顯示中世紀繪畫作品,分析比較《蒙娜·麗莎》與中世紀繪畫的不同之處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有兩個主要的特點,首先是以其活潑、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沖擊著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靈魂;其次是以鮮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
3、 顯示《最后的晚餐》學生分析講評
4、 顯示波提切利的《春》 學生分析講評
5、 顯示提香的《天上的愛和人間的愛》 學生分析講評
6、 顯示拉斐爾的著名代表作《雅典學院》 學生分析講評
7、 顯示拉斐爾的《西斯庭圣母》學生分析講評
8、 顯示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書上沒有此內容,教師簡介
三、學生搶答,答正確的組加一分
課后思考
四、課堂小結,布置下一堂課內容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
杭師院附高 羅雪峰目標 :使學生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畫家、作品有所了解、認識。開闊眼界、提高認識、增進知識,培養健康的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
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繪畫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成就。文藝復興三杰介紹。
難點: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和重要的歷史意義及取得高度藝術成就的原因。
準備 :課件制作
課時 :1課時
日期 : xx年3月22日
過程 :
學生和教師活動
組織:
導入:
文藝復興作品與中世紀作品比較,請學生談區別。
引出文藝復興藝術出現的背景及運動的性質等。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幻燈顯示)
展開:
1、《春》又名《春的寓意》(1476-1478)(木版蛋彩畫)
想象:如果以春為題創作,你會畫什么?
討論——表達
看作品《春》分析(學生)
(內容)作者畫的是什么?
(主題)為什么這樣畫?
(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出現的,體現人文主義的特點。
看作品《維納斯的誕生》
(補充)說明波提切利的畫風。
2、《最后的晚餐》(1495-1497)(“油性蛋劑顏料”壁畫)
請學生講故事
(分析)《最后的晚餐》
畫家如何表現人物的心情的?
(教師補充)畫面的構圖、主題
3、《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又名《創世紀》(1508-1512)
介紹米開朗基羅(教師)
欣賞分析作品
(比較)《大衛像》
為什么這樣雕刻。
(理解)主題
作品《創世紀》
其它雕塑作品瀏覽說明米開朗基羅風格。
4、《椅中圣母》(1515)(木版油畫)
看作品《椅中圣母》
(簡述)創造了典范的理想美的藝術世界。
(瀏覽)《雅典學院》、《西斯庭圣母》
5、《阿爾諾非尼夫婦像》(1434)(木版油畫)
看作品《阿爾諾非尼夫婦像》及局部
(教師講述)
繪畫材料改進
表現手法獨創
6、《冬獵》又名《雪中獵人》(1565)(油畫)
看作品《冬獵》、《農民舞蹈》
(簡述)教師活動
小結:
文藝復興藝術取得高度藝術成就的原因。
文藝復興藝術的特點。
知識性內容
組織:
導入:
文藝復興作品與中世紀作品比較,請學生談區別。
引出文藝復興藝術出現的背景及運動的性質等。
1、意大利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發展資本主義的需要。
2、提倡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幻燈顯示),反對封建思想意識和基督教神學。
3、倡導重視人的價值為核心的人本主義。
展開:
1、《春》又名《春的寓意》(1476-1478)(木版蛋彩畫)
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佛羅倫薩畫派代表人物。作品宗教題材居多,是文藝復興早期美術的主要特點之一。代表作《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是為佛羅倫薩統治者美第奇的一個遠方兄弟繪制的,取材定畫者、意大利詩人、人文主義者波利齊亞諾的詩文。
羅馬神話故事表現春天的美和典雅。美的追求和愛的覺醒即對人性的追求是這一作品的主題。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對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肯定和贊美。
平面裝飾性和人物生動細膩的描繪是作者的藝術風格。
附:《維納斯的誕生》(1486)(畫布蛋彩畫)
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幅直接采用古典神話并首次描繪女性裸體形象的作品。
2、《最后的晚餐》(1495-1497)(“油性蛋劑顏料”壁畫)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杰出的畫家、科學家、發明家。一生作品不多,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善于使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富理性。晚年潛心科學研究,死后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和草圖,從物理數學以至生理解剖,無所不有。
《最后的晚餐》取材基督教圣經。是為米蘭圣瑪利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而創作。“油性蛋劑顏料”壁畫。作品表達了畫家對善和惡、美與丑、崇高與卑鄙的鮮明愛憎。
附:《蒙娜麗莎》(1505)(木版油畫)
作品完成于佛羅倫薩城,主題是對美的贊嘆。
3、《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又名《創世紀》(1508-1512)
米開朗基羅(1475-1564)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畫家、建筑師。出生于佛羅倫薩。父親是當地的一位行政長官,母親在他幼年去世,是一位石匠的妻子撫養他長大。13歲父親送他學畫,一年后進藝術學校學習雕塑。1496年來到羅馬城,得到為圣彼得大教堂做基督和圣母雕像的委托。23歲,創作了《圣母哀悼基督》,名揚四方。15xx年回到佛羅倫薩接受市政府委托雕刻了佛羅倫薩共和國的象征——《大衛像》。后來,教皇朱力二世召他建自己的陵園。其間,教皇召其去描繪西斯廷教堂天頂畫。4年(1508-1512)一人完成了500多平方米的繪畫。
《創世紀》人物多達300多人,分中央和左右兩側三部分。題材取自基督教關于上帝創造世界的傳說。體現了畫家對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贊頌。
4、《椅中圣母》(1515)(木版油畫)
拉斐爾(1483-1520)意大利最杰出的畫家之一。出生在安布里亞,最初在作坊學習,形成了寧靜優雅的藝術風格。研究古代作品和佛羅倫薩大師作品,把他們的莊嚴、完整和科學性同自己的柔和、寧靜風格結合,創造了典范的理想美的藝術世界。
《椅中圣母》(構圖、色彩)
5、《阿爾諾非尼夫婦像》(1434)(木版油畫)
揚·凡·埃克(約1390-1441)尼德蘭著名畫家。“盡我所能”是他的藝術格言。觀察入微、描繪細致,重視對人物性格的描繪,注意空間構成的處理和光色的表現。
《阿爾諾非尼夫婦像》運用改革后的油畫顏料和油畫技法繪制;表現手法新穎有獨創性。
6、《冬獵》又名《雪中獵人》(1565)(油畫)
彼得·勃魯蓋爾(約1525-1569)尼德蘭著名畫家。作品題材廣泛,尤以描寫農民生活著稱于世。有“農民勃魯蓋爾”之稱。
小結:
文藝復興藝術取得高度藝術成就的原因。(學生小結)
a、思想解放。
b、古希臘、古羅馬美術中吸取了營養。
c、科學透視法和油畫材料、技法的改進。
文藝復興藝術的特點。
理性的宗教信仰代替了絕對的神權,以追求財富和世俗生活的享受代替了禁欲主義,以科學的發展代替了中世紀的愚昧。
后記:
10、教學內容過多,沒有上完。講到揚·凡·埃克的作品就完了。波提切利作品應該簡述。學生的時間可以更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