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家眼中的自己 教學設計
美術家眼中的自己
――自畫像中的自我表現
――――――――――――――――――――――――――――――――――一、 教材內容分析:《普通高中新課程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征。湖南美術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其編寫的結構和基本思路上非常明確地體現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從文化的角度思維,在生活的境域里發現。如何理解這一編寫思路和教材的呈現方式,對于一個高中美術教師用好教材,使高中美術課程中這一最重要的模塊教學有特色、有深度,是特別重要的。本教材分為上下篇:上篇是鑒賞方法和美術史基礎知識的學習;下篇是與自我、社會、自然相關聯的一些主題研究。本課是教材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美術與自我、社會這一章節中的第二課《美術家眼中的自己》,內容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和社會的關系。專題性質的研究,是對教材前一部分內容的升華。所以本人在教材處理上,做了大膽的創新,以《與大師對話》――文森特·凡高這個專題為個案進行深化,突出新課程教學理念。
――――――――――――――――――――――――――――――――――
二、教學目標:
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根據新課程理念及本課的教學內容的要求,我設計了如下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美術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社會環境下的處境和自我意識,以及這種自我意識在美術作品上的表現,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系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學會根據畫面內容來認識、分析和闡釋美術作品。理解美術作品中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知識目標:通過對凡高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藝術風格,理解自畫像中自我意識的表達,并學會聯系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進一步認識美術作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能力目標:通過感受、討論、分析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學會根據畫面內容來認識、分析和闡釋美術作品的能力。即學會欣賞的方法,鍛煉敏銳的觀察力,提高學生對審美評價的能力。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對自我的審視,幫助更好的汲取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增強對生活的熱愛。
――――――――――――――――――――――――――――――――――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三個模塊出發: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別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筆下的自我,通過對凡高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藝術風格,理解凡高自畫像中自我意識的表達。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美術作品中自我和社會的關系。本課容量大,合理處理課堂節奏也是一個難點。
――――――――――――――――――――――――――――――――――
四、教學策略:
新課程容量大、視角新、思維多元、求變化,除了使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有關知識外,還要進行比較深入的藝術分析,以增強學生感受和鑒賞藝術美的能力。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組織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開展對不同作品的比較和作品的評論。必須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的強化學生的視覺審美感受,努力做到課堂欣賞教學與組織課外活動相結合,提高鑒賞能力,幫助更好的汲取不同時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自畫像是美術作品中表現比較多的一個主題。很多自畫像作品不僅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與角色定位,還通過其反映了美術家濃縮的人生,透過美術家的自畫像,往往能夠較真實的把握美術家的審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還能粗略的勾畫出美術家的生活情狀。另外,每個不同場景中美術家自我的表達又是不同的,這也反映了文化的影響和地域不同帶來的作品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