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家眼中的自己 教學設計
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對社會的理解不深,往往習慣將自己的主觀想像投射到美術家身上,脫離歷史。所以本人設置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首先從學生的自我表達展開本課的教學,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從三個模塊出發: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別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筆下的自我,通過對凡高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藝術風格,理解凡高自畫像中自我意識的表達。
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認識,運用影片、圖片等直觀演示、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其次是運用美術欣賞的輔助材料。在本課課前,我安排了學生欣賞動畫片《瘋狂的畫家》,通過影片關于凡高的一生概述,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濃厚興趣,也為本課相關知識打下鋪墊。只有了解這些畫家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遭遇,才能更好的讀懂他們的作品。然后在課后,補充學生欣賞歌曲《vincent》,通過誦讀歌詞譯文,感受音樂,達到情感的升華。這些材料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但又不能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而消耗太多的時間,所以將其整理作為課堂的輔助性材料,通過推薦網站,也讓學生理解現代媒體技術對學習的意義。
最后是在課外活動設置方面,讓學生回家翻閱、整理、設計制作自己的個性相冊,并選擇最能體現自己特點的照片,寫一篇關于自我認識的回憶文章并嘗試通過自畫像去表現。這樣的課外活動安排,學生有樂趣去做,使課題貫穿了情感教育,突出美術學科的人文屬性。并使課堂教學在課余得到延伸。
――――――――――――――――――――――――――――――――――
五、教學準備:
收集凡高的有關資料,依據新課程理念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在開課前,檢測教室多媒體設備情況。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情境創設
上課前欣賞動畫片《瘋狂的畫家》
觀看影片通過影片關于凡高的一生概述,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濃厚興趣,也為本課相關知識打下鋪墊。
一、課題引入1、問題引導。a、提問:大家平時有沒有照鏡子的習慣?照鏡子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教師總結:我們的眼睛平時都是在關注別人,卻往往會忽視自己,偶爾的照照鏡子,或許會覺得自己很陌生。換一個角度面對自己,會有很多感觸。通過鏡子是對自己進行一種審視,這是對于自我的認識。b、引導:我們這一課也有一面鏡子,那就是美術家的自畫像。美術家的自畫像有如一面鏡子,展現了美術家眼中的自己。透過美術家的自畫像,往往能夠較真實的把握美術家的審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還能粗略的勾畫出美術家的生活情狀。c、展示并板書課題:“美術家眼中的自己”――自畫像中的自我表現提示學生拿出鏡子審視自己。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哇,好帥!”、“又長青春豆了!”……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本課興趣。2、引出美術史上眾多美術家的自畫像,并做簡要描述。n 在美術史上,有很多美術家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留下了許多自畫像,他們將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過特定的表現方式訴諸畫面,展示自我。他們的自畫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與其面對面的機會。n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其社會地位各有不同,他們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對自我的認同,和對自身深處社會的角色的定位。通過其自畫像,我們可以看到美術家濃縮的一生,仿如電影的一個個畫面,展現了他們藝術生涯的不同階段最真實的境況。n 舉例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