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服飾藝術
課題:高中美術教案:
二十世紀服飾藝術錫南高中美術教師 陸振宇
高中美術教案:二十世紀服飾藝術 教學目的:
通過對二十世紀服飾藝術的系統講解,高中美術教案:二十世紀服飾藝術增長學生的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對服飾藝術的欣賞能力,正確的把握流行。
教學難點和重點:高中美術教案:二十世紀服飾藝術
1.學生對服飾藝術缺少了解,學生本身沒有一種藝術的鑒賞力,課本上也沒有多少文字來加以說明。
2.廿世紀服飾演代過程。
引入: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古代、近代的服飾演變過程和原始社會關于服裝的起源的一些問題,認識到服裝是怎樣一步一步從原始人的獸皮、樹葉發展到十七、十八世紀的洛克可藝術樣式。
提問:主要國家古代的服裝名稱。高中美術教案:二十世紀服飾藝術
板書:二十世紀的服飾藝術
新課,二十世紀的服飾,主要是講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的服飾演變過程。
先講20年代,在一戰以前,世界資本主義相對進入了壟斷階級,各國之間,相對的和平,使物質上有很大的積累,為20年代服裝專業化、流行化打下了一個基礎,一次大戰使各國的婦女擺脫了緊身胸衣和裙撐,而裝上了簡單的裝束,代替男性從事一些體力活動。而戰爭結束之后,人們又再也不想穿以前的緊身胸衣和裙撐,這時就出現了一個人物,叫“夏耐爾”chanel,她創立了直筒式衣裙(放映電腦多媒體圖片──二十年代的不朽的夏耐爾式),這時的裝束從腰部逐漸的向臀部下移。
三十年代的服飾,沒有二十年代那么華麗,因為在二十年代末,發生了一次經濟危機,并席卷整個歐洲,人們沒有足夠的錢去買衣服,這一時期的服裝面料普遍較差。裝束重點又回到了腰部。由于交際舞的流行,出現了露背裝。
另外,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種人造的飾物──人造鉆石,使鉆石不再像過去,只是貴婦人的專利,它也出現在平民婦女的裝飾上。
電影業也在這一時期迅速的發展,這樣,就造成了電影明星們為了使自己更加出眾,往往和一些時裝界的大師攜手合作,有一定的導向性。
(放映實物投影“中國三十年工上海的婦女形象”)
(電腦多媒體圖片過渡到四十年代──二戰間巴黎婦女的裝束和蘇聯女紅軍的裝束)
四十年代上半期,人們渡過夢一樣日子,成天躲避戰爭,或直接去前線婦女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穿著的藝術效果,只求實用,人們幾乎都是穿同一種式樣的制服,十分的男性化。
這時,特別是巴黎的淪陷,使它失去了時裝之都的美名,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的紐約,因為,戰爭使有名的設計師改行或去了美國,也為其現在成為五大時裝之都之一打下了基礎。
四十年代中葉,盟軍解放了巴黎,退役士兵在香榭里舍大街上找不到一件適合和平氣氛的服裝,巴黎人迫切需要一位靈魂人物,來帶領巴黎市民從新奪回“時裝之都”的美名。
1946年,克里斯蒂安·迪奧使這一美夢變成了現實。
(放映圖片“new look”新樣式,并講解這一樣式的獨特之處,如3/4的袖長,夸張的腰部和臀部。)
他還在以后的十幾年中,成為歐洲女裝的領軍人員,只要迪奧說今年流行什么樣的款式,什么樣的顏色,那么婦女們往往就穿什么樣的服裝。他還創造了多種結構上的造型。如“a”型線,“b”型線,“f”型線,“d”型線等。
迪奧公司同樣也造就了二位服裝大師,分別是伊夫·圣洛朗和皮爾·卡丹,特別是伊夫,在五十年代還推出“郁金香”型線條,后成為迪奧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