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文藝復(fù)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十日談》就是他反封建反教會的有力武器。《十日談》寫完后,薄伽斤受到封建勢力的迫害和打擊,時常被教會派來的人咒罵和威脅。他有一次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談》全部燒毀,幸好他的好朋友――意大利著名的民主詩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勸,《十日談》才得以留存至今。
彼特拉克是薄伽丘一生中最好的知音,1374年彼特拉克去世,薄伽丘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第二年他在孤獨和貧困中,悄悄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備課資料2】但丁與《神曲》
意大利詩人但丁(1265—1321年),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恩倍斯稱他是“中世紀(jì)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出生于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從小喜歡讀詩,曾經(jīng)拜著名學(xué)者為師,學(xué)過拉丁文和古代文學(xué),他特別崇拜古羅馬的一位重要詩人維吉爾,把維吉爾當(dāng)做自己的精神導(dǎo)師。
但丁少年時曾在一次宴會上見到一位容貌清秀、美麗動人的姑娘貝阿德麗采。但丁非常喜歡她,宴會后常找機會去看望她。隨著年齡的增長,但丁把貝阿德麗采當(dāng)做自己精神上的愛慕對象。這種愛情給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為她寫下了一系列抒情詩篇。但不幸的是貝阿德麗采卻與一位銀行家結(jié)婚,不久死去。但丁為此悲傷萬分,又寫了一系列的悼念詩。但丁把為貝阿德麗采寫的詩收集在一起,用散文串連起來,說明每首詩的寫作動因,取名《新生》。詩中但丁追求純潔的愛情,把貝阿德麗采看作是上帝派來拯救他靈魂的天使,一個神化的女性。從此之后,貝阿德麗采成了但丁作品中一個象征性的理想人物。
1302年,但丁被加上莫須有的罪名,被趕出城邦,開始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大約在1370年,在流亡生活最痛苦的時候,但丁開始了《神曲》的創(chuàng)作,這是他長期醞釀和構(gòu)思的一部巨著。
《神曲》全長14000多行,分為《地獄》、《煉獄》(又譯《凈界》)、《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歌,加上序曲,共100歌。
長詩采用中古文學(xué)特有的夢幻形式,敘述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個夢。在夢中,但丁在一個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了。黎明時,他在陽光的沐浴下朝山頂攀登。突然,在他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三頭猛獸——豺、獅、狼,詩人驚慌呼救,這時出現(xiàn)了古代羅馬詩人維吉爾,他遵從圣女貝阿德麗采——即但丁青年時傾心的女子的命令,搭救但丁從另一條路走出絕境。
但丁在維吉爾的帶領(lǐng)下游歷了地獄和煉獄。地獄共九層,上面寬下面窄,像一個大漏斗。地獄陰森恐怖,凄慘萬分,凡生前做過壞事的人的靈魂都被罰在地獄中受刑,并根據(jù)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層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層,所受的刑也越重。例如,在地獄的第八層,詩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以及當(dāng)時還活在世上的,迫害過詩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他們的身體頭朝下地被埋在地洞中,兩條腿在外面劇烈地扭動著,掙扎著。詩人見后高興地說道:“真是罪有應(yīng)得!他們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腳下,而把兇惡的人捧在頭上。讓他們永遠受罪吧!”
煉獄里的靈魂的罪孽比地獄中靈魂的罪孽輕些。煉獄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麗的海灘,山外有山腳,頂口是地上樂園。煉獄也分為七層,這里每一層分別住有犯過驕、妒、怒、情、貪、食、七種罪孽的亡魂。他們的罪孽較輕,可以得到寬恕。經(jīng)過烈火的焚燒,斷除孽根后,他們可以升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