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教案
關于《蒙娜麗莎》的一些軼事
1503-15xx年,雷奧納多•達•芬奇開始繪制《蒙娜麗莎》。這幅畫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直到他死后數年,畫像由法國皇帝法蘭西斯一世買下。此后,它一直歸法國王室所有,直到18xx年拿破侖將之珍藏在盧浮宮。這幅畫就象一位有生命的天外來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聞軼事令人驚嘆甚至難以置信: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麗莎》后,把它掛于家訓堂,命令女兒整天模仿畫中的笑容,經過數年努力,公主們終于將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侖擁有《蒙娜麗莎》時,喜歡把它掛在臥室內,每日早晚要獨自欣賞多次,有時竟能面對畫面佇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記一切。
1963年6月《蒙娜麗莎》在美國華盛頓展出,保安人員有四萬余眾,每個參觀者要經過6道哨卡,接受各種儀器的檢查。
1974年5月《蒙娜麗莎》在日本東京展出,每個參觀者只準在畫前站9秒鐘。
每年前去羅浮宮瞻仰這幅畫的人達700百萬左右,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截止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問世,其它各種出版物則汗牛充棟,數不盡數。
全世界已發現《蒙娜麗莎》的贗品二百多幅,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說:“我實在太喜歡《蒙娜麗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贗品自娛。”
1987年英國與以色列考古學家在以色列與黎巴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羅馬風格的別墅內,發掘到一幅馬賽克拼圖,圖案竟與《蒙娜麗莎》一模一樣,這幅畫誕生于公元四世紀,比雷奧納多生活的年代早11xx年左右。
【備課資料5】拉斐爾與《西斯廷圣母》
生卒年:公元1483~1520年 出生地:意大利烏爾賓諾小公國 特 長:繪畫
拉斐爾的父親是宮廷畫師,所以他從小就隨父學畫。11歲時,父親去世,他給一位畫家當助手。后來,他學習了15世紀佛羅倫薩藝術家的作品,開始走上了獨創的道路。他的作品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代表了當時人們最崇尚的審美趣味,成為后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畫《西斯廷圣母》、壁畫《雅典學院》等。
他以一個學生的姿態對待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他既崇拜達芬奇,也尊重米開朗基羅,他要把佛羅倫薩的全部藝術精華變成自己的營養。當時教皇朱理二世為了贊頌自己,把最優秀的畫家、雕刻家、建筑家都請到羅馬來為他服務,當時,米開朗基羅正在為他畫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剛滿25歲的拉斐爾,在佛羅倫薩接到羅馬送來的圣旨:“教皇想盡快在梵蒂岡見到拉斐爾,以便他在羅馬與意大利最優秀的藝術家一起,為美化羅馬而工作。”不久梵蒂岡的畫家們被告知:除了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之外,其余的畫家們全被辭退了。教皇認為羅馬只要有這兩位大師就足夠了。天才的成就,引來繁重的訂畫任務,這是拉斐爾的光榮,也是他的悲劇,太大的名望終于把他壓垮了。
1520年4月1日,他病了。醫生為他診斷病情以后搖著頭說:“您,親愛的大師,您從年輕時候起就過著過于緊張的生活,現在受到報應了。人們都知道藝術家是一些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們不吝惜生命,而是讓生命去燃燒。”一個星期以后的4月6日他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