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導學案
一、生產、生活中的碰撞現象
舉出幾個你所遇到的生產、生活中的碰撞現象的例子:
用錄像片段和實驗展示幾種生活中的碰撞,并展示兩個等大等質量小球的碰撞實驗.
二、猜想一維碰撞中的不變量
1)分析等質量小球的碰撞實驗
a、引導學生分析出觀察到的現象中包含了幾個運動過程: 三個
1:小球1下擺的過程
2:小球1和2碰撞的過程(很短暫)
3:小球2上擺的過程(注意得出小球2上擺的角度和小球1下擺前的角度相等)
b、碰撞前后的運動狀態的變化
小球1速度減少,小球2速度增加。減少的量等于增加的量(小球1把速度傳遞給了小球2)。引導學生想到這樣的碰撞中仿佛有什么量在保持不變,并找到這個量。顯然在這個實驗中碰撞前的速度之和等于碰撞后的速度之和。這個不變量是速度。
2)進行質量大的球碰質量小的球的實驗
分析這次碰撞前后小球1、2的速度變化關系,小球1速度減少,小球2 速度增加,通過小球2上擺的角度超過小球1下擺前的角度可以開到在這次碰撞中,碰撞前的速度之和明顯大于碰撞后的速度之和。
3)思考兩次碰撞的結論,猜想第二次碰撞前后的不變量。
顯然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兩次碰撞中球的質量發生變化了,在質量相等的情況下速度是不變量,但是質量不等時卻不是了。那么是不是會有個包含了質量和速度的物理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變呢?猜想這個包含了質量和速度的不變量。
這時學生可能會無從下手,也可能會猜到mv等,根據學生的反應來進行下面的分析。
如果學生猜不到,則講述猜不到是正常的,就像牛頓不可能只是被蘋果打到頭后就想到了萬有引力一樣,因為他之前已經有第谷的觀察數據和開普勒的對數據的研究,才使牛頓得到了萬有引力定律。所以就開始進行實驗,測量幾組碰撞前后的質量速度的數據,通過觀察數據再來進行猜想。
如果學生猜想到了,那么也不要盲目表揚學生,要問學生猜想的根據是什么,有什么理由。當然學生可能說不上來,也沒有關系,只要敢猜,也值得表揚。但是要說明物理中的猜想并非盲目的猜想,我們通過前面的碰撞例子,雖然沒有數據,但是也可以以此為依據猜出一些,只是這種猜想可能準確性不高。為了驗證猜想的準確性,就要開始進行實驗測量。
三、設計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1)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質量和速度
2)測量物理量的方法:
質量:天平
速度:光電門,擺球到最高點的擺角,打點計時器……..
3)如何設計一個一維碰撞的實驗:
實際中的碰撞非常復雜,像桌球的碰撞,碰前的速度和碰后的速度可能根本不在一條直線上(二維碰撞),所以這樣的碰撞太過復雜,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碰撞研究起,比如在一條直線上的碰撞(一維碰撞),碰后兩物體粘在一起的碰撞(完全非彈性碰撞)研究起。
1、氣墊導軌上小車的碰撞,用光點計時器來測速
2、擺球的碰撞(碰撞前一瞬間和后一瞬間速度都在同一直線上),通過測角度來測速
3、小車的碰撞,用打點計時器測速(碰后必須粘在一起,并且開始一小車必需先靜止)
……
五、用氣墊導軌和光電計時裝置進行實驗
注意碰撞前后速度填寫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到速度的方向,如果學生沒有猜到mv等,則只顯示質量速度的表格,如果猜到了,則同時顯示mv等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