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必修三2
作代詞,指代自己。如“ 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作動詞,“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
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 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如“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如“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② 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如“ 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前瞻•預測
下列各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c.而恥學于師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時,學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a(a項中兩個“之”都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前一個“師”是動詞“從師學習”,后一個“師”是名詞“老師”;c項中前一個“于”是介詞,表所向,后一個“于”是介詞,表被動;d項中前一個“乎”是介詞,相當于“于”,后一個“乎”是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呢”)
[句式積累]
1. 判斷句:
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②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2. 被動句:
①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3. 賓語前置句:
①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介賓短語后置句:
① 而恥學于師。
② 不拘于時,學于余。
③ 師不必賢于弟子。
4. 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③ (人)問之,(士大夫)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則群居而笑之。
5. 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問,意思是“難道……嗎?”)
前瞻•預測
把下面文言句譯成現代漢語,注意各句的句式特點。
①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不遺,吾未見其明也。
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④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答案:①我學習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還是在我之后呢?
②不懂得書中的文句就從師學習,疑難問題不得解釋,卻不向老師請教,小事學習,大事反而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明白道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