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乎往而不可 導學案
三、哀駘相貌丑陋駭天下,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給她?
面對世人認為無可奈何的死與生、貧窮和富有、毀謗和贊譽、饑和渴、寒和暑等一切變化,他的內心不為所動,平和、快樂、通暢而不失于愉悅,充滿盎然的生機。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養成了這種外在事物無法搖蕩的內心的純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們都忘記了他形體的殘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種異乎尋常的巨大魅力。
四、翻譯本文題目,思考它體現出作者怎樣的處世思想?
五、寫作特點
(1)寓言中蘊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說理。從子輿病后的\'奇狀\',說明人的死生存亡實為一體,無法逃避,因而應\'安時而處順\'。
(2)夸張手法的運用。
不論是寫子輿病的怪狀,還是寫哀駘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在大膽的夸張中更讓人體會到像他們這樣的人心內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六、總結:
大家談了自己對“安時處順”這一觀點的看法,并舉例進行了論證。可以說,有的很在理,但有的觀點還需商榷。不可否認,人生在世坎坎坷坷幾十年,有時確實需要一點安時處順的思想,在此路不通時、在無力回天時安然些,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說的:佛家開的是百貨店,道家開的是藥店,儒家開的是糧食店。(糧食店必須要去,藥店生病了必須要去。百貨店則可去也可不去。)人難免會生病,所以偶爾也得進進藥店,但不能天天進藥店。如果事事安時處順,就不夠妥當了。我曾想:如果安時處順,不同命運抗爭,邰麗華不過是個普通的殘疾女孩;如果安時處順,不同命運抗爭,陽光不過是個曾經會一點模仿的盲人;如果安時處順,不同命運抗爭,被困井下的工人可能早已同他的親人、同事天人永隔。所以,面臨人生困境時,更要求我們積極面對,要有孔子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有孟子那種“憂患以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我覺得,生活是蒼涼還是絢麗,都是自己的選擇,就像那片片風干的落葉,那些酸楚的、苦澀的、甜蜜的和幸福的,一切的一切,盡在葉脈里藏著,而路也早已在我們的掌心延展。
最后用一首詩(改編自《增廣賢文》)與大家共勉:
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
醉生夢死誰成氣,拓馬長槍定乾坤。
揮軍千里山河在,立名揚威傳后人。
七、作業:1、預習《墨子》選讀——《兼愛》,思考:墨子提出的“兼愛“思想與我們當前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之間的什么聯系?
【譯文】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個人在一塊擺談說:“誰能夠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脊柱,把死當作尻尾,誰能夠通曉生死存亡渾為一體的道理,我們就可以跟他交朋友。”四個人都會心地相視而笑,心心相契卻不說話,于是相互交往成為朋友。
不久子輿生了病,子祀前去探望他。子輿說:“偉大啊,造物者!把我變成如此曲屈不伸的樣子!腰彎背駝,五臟穴口朝上,下巴隱藏在肚臍之下,肩部高過頭頂,彎曲的頸椎形如贅瘤朝天隆起”。陰陽二氣不和釀成如此災害,可是子輿的心里卻十分閑逸好像沒有生病似的,蹣跚地來到井邊對著井水照看自己,說:“哎呀,造物者竟把我變成如此曲屈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