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論文選讀
為什么持有“己見”?這個問題不大容易說清楚。如果進一步考慮的話,我認為這和人本身存在的非常深刻的內部矛盾有著密切的關系。世界上有普通的人,有杰出的人,也有無所作為的人、古怪的人或超群的人等等,他們也具有各式各樣的類型。
大體劃分的話,一類圣者,也就是像所謂圣人那樣的人,這已經是屬于“大徹大悟”的類型了。我自己遠未達到這種程度,所以對圣者或圣人的情況不太了解。但我認為這種類型的人是沒有己見的。他們在過去可能有,但后來克服了。
與此相對應的另一種類型——天才,或者雖未達到天才水平,但卻已具有相當優秀才能而勤奮從事自己工作的人。這類人或許有那樣的覺悟也未必可知,但仍然還是帶有一些“己見”的。用一點不大好聽的話來說,也就是“固執己見”吧。人,過于出類拔萃的話,我看就不能從事學術或藝術工作了。和圣者、圣人不同類型的天才或接近天才的人,自己頭腦里總是殘存著深刻的矛盾。對某一種觀點持有己見時,對相反的觀點也并不容易從自己的頭腦中清除出去。不是這樣吧?也許不是這樣?換個別的辦法是否會好一些呢?科學家就是這樣在相信與懷疑之中日夜不倦地工作著。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從事的理論物理、基礎物理研究工作就屬此類。某位科學家堅信某一學說,看來好像百分之百的相信,但料想不到的是,自己頭腦里也在考慮著相反的觀點。這樣的事也不少吧!善于工作的人就是這樣。也正因為這樣,才有驚人的力量。自己完全覺悟了的話,就不必再寫論文了。寫論文這件事,好像為的是給別人看的,其實首先是讀給自己聽的。
天才和怪人
不管怎樣,只要內心有了那樣的矛盾,就會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表現形式可能有各種各樣,尤其叫人看著有點奇怪時,那就成為圣人了。能夠做出點奇事情的人,才被認為是天才。但是天才和怪人并不完全一致,雖然是天才,但有時可能干出怪人的行為來。但干出怪人的行為,并不一定是天才。人們的性格是很奇怪的,總是喜歡說別人如何非凡如何出奇,所以很愿意把怪人說成是天才,不像怪人的人,說成天才總覺得不夠意思。對于自己熟悉的人,能夠進行正確的評價,也不致于評價過高。若是遇到不熟悉的人時,稍微有點古怪就認為杰出人才也未可知。相反,沒有古怪脾氣的就不認為是天才。實際上是容易產生這種判斷的。但是,獨創性真正發揮出來沒有?莫如說是自己的靈魂深處還隱藏著內部矛盾,并且很激烈,這就涉及到怎么解決的問題。我認為這里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其外部表現為怪人時;二是外部沒有表現出來,從外部看來沒有什么出奇的。
不管哪種情況,所謂矛盾和固執己見,兩者具有密切聯系。但究竟是包含著矛盾,還是在一個問題上堅持己見?簡單講,堅持己見也有各種不同的情況。如有非常遠大的理想,盡管是不容易達到的,也許是十分遙遠的,但想要完成這樣任務的人,他的工作視野和規模就會逐漸擴大,取得巨大工作成果的可能性就會隨之而來。與此相反,一生之中,始終庸庸碌碌的可能性會是很大的,我認為這是一個根本點。
記憶力、理解力、演繹邏輯能力
所謂創造性,是一時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從表面看,它也是有著重要的歷史或社會意義的。若不從問題的性質上,不深入到內部或不從內部來觀察的話,我認為那是難以抓住其本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