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
所謂“自然科學類文章”是指研究各種自然現象的科學的文章,其主要特點是邏輯的嚴密性和語言的簡明性。它的閱讀,就是要通過閱讀及邏輯思維的過程,準確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確認知文章中的科技內容,它與我們平時所學的科技說明文有所不同,高考不是靠科技知識而是以介紹自然科學知識的文字為媒介,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選材上,既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又不乏地方特色,在題型上,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在知識考查點上,詞句理解,信息篩選是熱點,文章把握能力要求逐漸增強。
自然科學類文章往往具有三個特點:①語意的單一性,一個用語,一個句子,說什么就是什么。②表達的直白性,要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曲筆。③相對的純理性,情感成分不多。
從內容的角度看,每一篇自然科學類文章都會向人們提供新的知識、新的信息,涉及的內容基本上是全球科技領域的新發現和新發明,反映的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成果;從時限看,一般是最近幾年的文章,有的甚至就是當年的文章。否則,它就沒有閱讀價值。其中的新知識、新信息大都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傳達出來的。所以,要準確無誤地理解這類文章,就要準確無誤地理解它的概念、判斷和推理。近年來,高考對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的考題基本上著眼于這三點,以選擇題的形式,今年只有浙江、廣東、北京卷是客觀題與主觀題綜合考查,將概念、判斷、推理隱含其中來進行。在知識點的考查上,詞句理解、信息篩選、推斷想象是熱點,文章把握能力要求逐漸增強。
一、(XX年湖北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數字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空間。建設數字海洋,就是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有效獲取和利用信息,實現海洋信息化。在科學家們看來,數字海洋是通過立體化、網絡化、持續性的全面觀測海洋,獲取海量數據來構建一個虛擬的海洋世界。它能夠將海洋化學、生物、物理等要素數據變成人類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過對當前海洋景觀的直接表達和對未來海洋場景的預測、預現,促使人類對海洋開發利用的方式更趨合理。
數字海洋建設由三個層次的內容構成:一是數據立體實時和持續采集。對海洋的立體觀測包括空間觀測,即利用各類遙感新技術,對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圍內的海洋特性進行全面觀測;海面觀測,即由海面觀測網對海洋實行全天候觀測;海底觀測,即由海底工作平臺等智能終端組成海底觀測網,對海洋深處的各種海洋要素數據進行精確而持續的采集。現代網絡技術和能源技術使得這種立體觀測能夠長時間持續進行。二是信息網格集成。數字海洋通過網格技術協同數據采集、集成信息處理、統一運行計算,使網絡上的所有資源合力工作,從而完成傳統方式無法完成的海洋活動中的各種復雜計算,建立功能強大的各種應用與決策模型,實現對海洋的深入精確認識。三是知識綜合應用。不同用戶對海洋信息的需求和應用不盡相同。建設完整的數字海洋體系,必須在海量信息集成平臺上,搭建公共性強、綜合性廣、功能齊全的基礎海洋信息服務平臺和產品開發的綜合應用平臺,按照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實現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統一開發、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標。不同用戶既可從中獲取各自所需的專業信息,又可根據自身需要對相關信息進行二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