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
因此,在判斷推斷正誤時,一定要注意推斷的“合理”性。
上列四點,歸納起來說,閱讀自然科學類的文章,就是要把握文中所闡釋的科學道理,又因為自然科學類文章的語言是相當嚴密的,所以閱讀時要十分重視準確理解文章的語言。
【誤區點撥】
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的誤答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少精讀細品、全面把握文旨的習慣。
科技文章語言簡明,科技信息含量大,一旦閱讀不細,很重要的信息就會從眼邊溜走。若養成了囫圇吞棗的習慣,勢必在考場上丟失應得的分數。
2.臨場心態不佳,不能正常發揮。
科技類文章的內容一般比較抽象,讀起來不易理解,有的考生在平時做題時由于得分率不高,考場一旦閱讀不順,便產生煩躁情緒,越煩躁越讀不進去,以致嚴重影響了做題質量。
3.擺不正閱讀與做題的關系。
有的考生閱讀投入少,做題投入多,還沒從整體上控制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動手做題。在做題中遇到了困難,又到原文中反復搜尋查找。其結果,浪費了時間,又沒有從根本上找到問題的癥結,以致把答案做錯。
4.做題方法不夠科學。
科技類文章閱讀試題一般是單選性的,題支干擾性很強,過早地閱讀題支,極容易把頭腦搞亂,自己招來了更多的干擾因素。有的考生看不透這一點,做題中,讀完題干,不假思索,就急于讀題支,以期迅速得到該題的答案。其結果,只能欲速則不達,不但沒有節省時間,反而找來了更多的麻煩。
5.缺少整體閱讀意識。
任何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試題的答案也必須依附在這個整體之上,如果不從整體著眼,只把答案盯在局部,就難免把答案搞錯。
一、閱讀下文,回答1-4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科學家曾這樣想象:如果由帶正電的電子與帶負電的原子核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則可構成反物質。倘若反物質與物質相遇就會爆炸成光輻射。這一“反物質假說”,在21世紀將逐步變成現實。XX年9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個研究所的39位科學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條件下成功制造了約5萬個反氫原子。科學家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正電子,這使他們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從而更有信心揭開反物質之謎。
世界公認的宇宙誕生理論大爆炸學說認為,宇宙是從140億年前一個“極小的點”爆炸而來的,在那個點之外,“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能量、沒有物質”,大爆炸產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負能量,而總能量仍然為零。能量與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應轉化為正物質和反物質。這是反物質理論研究的基礎。但要想在反物質乃至宇宙誕生理論研究上取得突破,還需要在研究實踐中尋求更新的科學思想作指導。
140億年前宇宙誕生時產生了大體相等的物質與反物質。這些反物質在哪里?宇宙存在著由反物質組成的星系,是一種解釋;宇宙誕生產生的物質多于反物質,二者相互湮滅后,剩余的物質構成了現在之宇宙,是另一種解釋。科學家沒有放棄在自然界中尋找反物質的努力,并且成功的在實驗室中制造出反物質,以便更直接的研究反物質現象。科學家認為,先進的探測手段在反物質理論研究中不可或缺。根據伽瑪射線探測衛星提供的有關資料,有的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上方3500光年處可能存在不斷噴射反物質的源頭。航天飛機攜帶的阿爾法磁譜儀升空探測雖未發現反物質,但它年近幾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數據,對反物質理論研究的突破性進展會有巨大幫助。在自然界尋找反物質的難度甚大,而利用加還器將負離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氫原子,因此科學家更注重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反物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