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結構與規劃
3.城市地域功能分區的結構和原因
(1)城市功能分區的結構:城市地域結構特點的形成與城市性質、城市發展歷史及自然環境因素有關
(2)城市功能分區的原因
早期的土地利用對日后的功能分區有著深遠的影響(上海中心商務區的形
成)
昔日的土地利用,到現在也可能完全改變(西方國家高級住宅區位置的變化)
土地利用類型取決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直接影響地租高低的因素: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和通達度
社會因素:對住宅分化的影響最為明顯。收入是形成不同級別住宅區的常見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對住宅的選擇也有很大影響。種族或宗教團體常會形成聚居區,在歐洲和北美表現尤其明顯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訂政策和城市規劃,干預城市經濟的發展,引導和劃定不同的功能區
4.城市的合理規劃
(1)城市規劃的地位和目的: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計劃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依據,以達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護城市環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規劃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證城市居住和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有效地預防和解決城市化帶來的各類問題,有利于建設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總體布局首先要考慮的重大問題。基本形態有集中緊湊合與分散疏松兩類。在我國,中小城市只要有條件,大多采用集中緊湊式,有些大城市為了解決市區人口擁擠、工業集中、交通不暢、污染嚴重等問題,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區的合理布置(協調工業用地與生活居住用地之間的關系)
工業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區位;工業區和居住區之間有方便的聯系;需勞動力多的工業區接近居民區
合理安排工業用地位置,減少對居民區的污染。基本無污染的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布置在居民區內。污染大或有火災危險的企業遠離城市,污染空氣和水源的工業布置在城市的下風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業區和居住區之間設置防護帶。在帶內加以綠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居住環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護帶中一般可設置一些少數人使用的、非長期停留的建筑留有發展余地
(5)城市總體布局方案的比較:要設計多個方案進行綜合比較得到最優方案
[能力訓練]
讀門檻人口和服務范圍的關系圖,回答1—2題:
1.對門檻人口的正確理解是( )
a.不同行業的門檻人口一定不會相同
b.相同行業的門檻人口一定會相同
c.or1是門檻人口的分布界限
d.小于or1經營者獲利很少,勉強生存
2.從金額與距離之間的關系可看出( )
a.r1—r2是該店實際服務人口或服務范圍
b.r1—r2服務范圍擴大,但經營者的收入增加不多
c.r2—r3服務范圍擴大,經營者的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