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導學案
授課教師:
上課題目: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為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結合我國西北等地區的實例,理解荒漠化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2、過程與方法
(1)舉例介紹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現。
(2)利用地圖、數據分析我國西北的自然特征來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課本的例子來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類活動。 (4)通過書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結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通過荒漠化讓學生學會分析區域環境的問題、成因等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環境存在的問題,同時要形成一個保護環境的意識,學會應如何
協調人地關系,能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去認識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了解荒漠化的定義、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學難點】
1、能讓學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義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舉一反三,學會分析其他的區域環境問題,學會因地制宜,形成一個清晰的綜合分析思維。 【教學方法】講述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 課本、黑板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4分鐘)
[教師講述]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授的課程是一個有關環境問題的內容,環境問題不外乎是兩個方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有誰能告訴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區別呢? [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詳解,環境問題簡單的說就是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一個原生態的環境當中,人們生產生活所排放的廢氣物,超出了環境本身的凈化能力,就會對原生環境造成影響,就形成了環境污染;而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從環境中索取必要的物質資料,超出了環境本身的恢復能力,就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環境污染-排放)(生態破壞-索取)今天給大家講的這一課題就是有關生態破壞的一個方面-荒漠化
二、講授新課( 25分鐘)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教師講述] 荒漠化已經成為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首先,我要給大家講一下什么是荒漠化,有誰能告訴我,在你們的映象中什么是荒漠化嗎? [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 請同學們看到課本16頁第一段第三行,荒漠化是指主要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一些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現象,它是氣候因素和人類活動相互作用下的產物,
主要表現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所以說,荒漠化的實質就是土地退化。 [板書]荒漠化的概念
[教師講述]但是土地退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具有一定過程演化而來的。
[板書] 過程:植被破壞→地表裸露→外力作用(風沙侵蝕、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流失→土地生產力長期喪失→荒漠般的景觀{根據箭頭方向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