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導學案
[教師講述]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荒漠化的表現和類型
[板書]表現(三退)耕地退化-退化:肥力下降,保持水分、養分能力下降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類型:土地沙漠化 石質荒漠化 次生鹽漬化
[教師講述]同學們,有誰知道荒漠化與沙漠化的區別嗎? [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種結果,沙漠化只是其中一種,就好比蘋果與水果的關系一樣。 石漠化和次生鹽漬化畫簡圖分析
[教師講述]下面我們根據課本內容以西北地區為例來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教師提問]西北地區的位置與地形?請同學來回答下。
[學生回答] 西北地區在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內陸盆地。 [教師講述]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西北地區在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包括內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等。西北地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是高達的山系和巨大的內陸盆地并形成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組合。
[教師講述]那么西北地區的氣候與植被有什么特征呢?思考下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水分條件與植被景觀的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從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區自東向西,隨著距海洋距離的增加,年降水量遞減。賀蘭山以東,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隨著降水量的減少,西北地區的植被景觀自東向西為草原、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板書]氣候:干旱,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
植被:自東向西,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師講述]在了解西北地區的區域自然特征之后,我們現在來探討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成因:首先,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著荒漠化的潛在威脅。大家思考下,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就包含著荒漠化的潛在威脅呢?
[學生回答]
[教師講述]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為荒漠化創造了基本條件,而這里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質沉積物,為荒漠化創造了物質基礎,再加上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節,從而為風沙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教師講述]其次,氣候異常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板書]西北荒漠化的自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