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3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門走到石駙馬大街時,你記的不要回頭。你一直向前去吧,披著你的散發(fā),滴著你的鮮血,忍痛離開這充滿殘殺,充滿恐怖,充滿豺狼的人間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贈給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夢!噩夢!想不到最短時期中,匆匆草草了結(jié)了你的一生!然而我們不幸的生存者,連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蟲豸的殘殺,還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誰來痛哭憑
吊齒殘下的我們?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會歸來之夜中寫。(原文選自:痛哭和珍 作者:石評梅)
痛哭和珍(石評梅)閱讀理解
18.在石評梅的眼中,劉和珍是怎樣的人?請整合文中的信息,簡要回答。(5分)
19.在石評梅在痛哭和珍時,也寫到自己。她是怎樣寫自己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20. 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沉默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而本文寫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贈給我永久的沉默。”試比較這兩段話的含意。(5分)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 石評梅的《痛哭和珍》從追悼會慘淡莊嚴(yán)的禮堂寫起,連用六個“滿”字,以鮮花和素聯(lián)將冷森、凄傷、同情、激昂的氣氛烘托到極至,讀來使人潸然淚下。
b. 石評梅的《痛哭和珍》主要以第二人稱來寫,便于抒發(fā)感情,既拉近了作者與劉和珍的距離,也拉近了讀者和劉和珍的距離,自然實現(xiàn)了生者和逝者的對話。
c. 對“街市上灰塵中那些蠕動的東西”的一段描寫,形象地寫出了當(dāng)時中國老百姓的愚蠢、可憐、殘忍和充滿奴性,入木三分,極富批判性。
d. 石評梅的《痛哭和珍》中最后一段“然而我們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誰來痛哭憑吊齒殘下的我們?”深刻地揭示出時局的險惡、反動派的兇殘以及作者對未來的擔(dān)憂。
e. 石評梅的《痛哭和珍》是石評梅赴劉和珍追悼會歸來的當(dāng)日連夜寫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蘊含鋼鐵般的意志和無窮的力量,因而讀來具有強烈持藝術(shù)感染力。
痛哭和珍(石評梅)閱讀理解答案
18.本題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為勇士;革命的首領(lǐng)。有毅力,任勞任怨,樂觀熱情。
19.本題考的是對作品的鑒賞,體會對比的用法及作用。答案為作者寫了自己的渺小,寫自己“早已丟失了嚇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襯托出和珍的偉大,以自己的膽怯襯托出和珍的英勇無畏。
20.由于學(xué)生有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的積累,文章背景是學(xué)生熟悉的,這對理解本文提供了有效的幫助。答案是:魯迅的話表達的主要是憤怒。沉默是無言的憤怒,而憤怒遲早將在沉默中爆發(fā),不爆發(fā)就會在沉默中滅亡。作者的話表達的主要是悲哀。劉和珍的犧牲給作者帶來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21.答案bd。a項的錯誤是文章一開頭就將氣氛“烘托”到極至。c項是將批判的對象理解錯了。e項的理解可能是將對《記念劉和珍君》的理解轉(zhuǎn)移給本文了。
大地山河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們,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區(qū)域所謂“水鄉(xiāng)”的居民的生活。所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也還不是江南“水鄉(xiāng)”的風(fēng)光。缺少那交錯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聽說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郡就是水閩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欺乃,飄然而過,總有點難以構(gòu)成形象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