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3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老家》閱讀理解及答案
18.文章第一段詳細描寫了各式各樣的夢境,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為了更好地表現作者對故鄉難以割斷的感情,這種思鄉之情縈繞在意識的深處,自然會形成不斷的夢境,這樣寫使文章更形象生動,更真實可信。
解析: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段首的兩句詩開篇點題并有總起作用,流露了作者對“老家”故土的深切懷念以至魂牽夢繞之情,并具體通過對夢境的描寫真實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回答時從主題表達和效果兩個方面考慮。
19.第九段中,作者對老家河流、風沙、屋頂、炊煙、做飯的人……的回憶,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樸素的語言寫出真情。
營造了一種傷感的氣氛。(或:撫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傷情、深沉凄涼。)
20.通觀全文,簡要分析作者對老家有什么樣的復雜的心情。
參考答案:作者對老家的心情是復雜的、矛盾的。
作者思念故鄉,尊重故鄉,卻不想再回去。一是因為家里已沒有親人;二是因為所認識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認識;三是因為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斷的夢境和悠悠的回憶來化解這種內心世界的矛盾。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這兩句詩,使人不禁自然聯想到李白“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的詩句,它們全都浸透著濃烈而纏綿的思鄉之情。
b.文章以詩開頭,從夢境寫起,娓娓道來,情真意切,特別是對“文化大革命”后兩次回老家的描寫,把對老家的思念置于社會的大背景中,使主題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從自己的12歲寫起,敘述自己一生各個重要階段和老家若即若離的種種聯系,寫得簡約而概括,形象地表現了作者自始至終的思鄉之情。
d.作者以不斷的夢境和悠悠的回憶,來化解思鄉而又不想再回去這種內心世界的矛盾,通過內心潛意識的沖突來點染思鄉之情,寫得真實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說:“那總是一個標志,證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會把我忘記了。”一席話意味深長,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鄉父老遺忘的擔心。
參考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