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3
答: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本文與<白楊禮贊》在主題思想和藝術風格上一脈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謳歌陜北解放區的新氣象,謳歌北方人民的斗爭精神和堅強意志。
b.作者對江南水鄉風貌和西北地區河流在淺水季節的形態的渲染鋪陳,是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漲水時的氣勢,以秀美淚細來反襯壯闊雄渾。
c.作者對延水夏季漲水將一塊幾萬斤重的大石頭沖走十多丈遠的描寫,雖只有短短兩行,卻有撮人心魄的力量,真實地寫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風。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營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諧、相得益彰,使人讀后能獲得“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的美感,韻味無窮。
e.本文敘述明晰而善于變化,文字凝練而富有詩情畫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濃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達來加強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大地山河(茅盾)閱讀答案
18.【大地山河閱讀答案】(4分) 通過作者的觀感和想像把三幅畫面有機地連接起來,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構成行文的線索。
【大地山河閱讀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次為e級,文字表述形式。做這個題目需要分析歸納,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如“想象”“線索”等。
19.(4分)【答案】 既要有宏觀的把握,也要有身臨其境的體察。
既要從空中飛過,也要從地上走過,這樣才能真正了解所謂“西北高原”的意義。
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個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過你才能切實地明白高原之所以為高原。對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憑空可以想像的。
【大地山河閱讀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文字表述形式。做本題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歸類和比較:宏觀的把握,微觀的體察;空中飛的……,地上走的……。
20.(6分)
【大地山河閱讀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風起”,帶給人清靈俊逸的美感;
西北的雪似“空中撒鹽”,帶給人厚重、實在的感覺,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時使人感到心境清涼而實在。
【大地山河閱讀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抽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文字表述形式。做這個題目可從原文“謝家的哥哥以“撒鹽”比擬下雪,他的妹妹說,“束若柳絮囚風起”。從來都認為后者佳勝。自然,“柳絮因風起”,多么清靈儀逸;但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說北方,那么謝家哥哥的比擬實在也沒有錯。當然也有下大朵的時候,那也是“柳絮”了,不過,“撒鹽”時居多。積在地上,你穿了長氈靴走過,那煞煞的響聲,那頗有爆感的粉末,就會完全構成了“鹽”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與浮土的道路,此時成為砥平而堅實,單馬曳的雪橇輕溜溜地滑過,那時你真覺得心境清涼,而實在,空氣也清潔得好像濾過!背槿「爬ǔ鰜。
21.(4分) 【答案】a e
【大地山河閱讀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e級。以多項5選2的選擇形式出現。很明顯本文并沒有“謳歌陜北解放區的新氣象,謳歌北方人民的斗爭精神和堅強意志。”因而a錯誤。b項無論“鋪陳渲染”還是“反襯”都表述的恰當。c項的表述淺顯易懂,沒有什么理解上的障礙。無疑是正確的。d項作者巧用的名句是“束若柳絮囚風起”“柳絮因風起”的確起到了“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的美感。因而b項是正確的。根據b、c、d中的“鋪陳渲染” “反襯” “一塊幾萬斤重的大石頭沖走十多丈遠的描寫真實地寫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風” “巧用古代名句”可以推出本文根本沒有“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直抒胸臆”因而e項是錯誤的。所以錯誤答案應是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