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詩歌鑒賞集錦
(2)這不是真能愛好鼓舞,只不過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罷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當作一方(普通)的硯臺使用著,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蔽衣牭搅诉@樣的勸告后,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
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臺來使用罷了,哪里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在而成為一件古物呢?傳到現在,然后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臺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
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于奢華艷麗的享樂中,在權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娛樂自己,并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并模仿著他們。于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侍奉那些權貴要人;權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夸耀。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么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后快。
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著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
我所說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遺物來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而從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為人。
我看當今詩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說》。
二、(廣東卷)
5、d 6、d 7、b 8、c
9、(1)異史氏曰/滿招損/謙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為是/執葉公之余習/狃而不變/勢不至大敗涂地不止也/滿之為害如是夫
(2)①(狐貍)只是用濃墨灑成大黑點,(弄得)滿終都是。郭生對此感到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但:只是,僅僅)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貍,常常置辦(美味的)飯菜,供給狐貍吃喝。(德:感激,感恩)
文言文參考譯文:
郭生是淄博東山人,他從小特別喜歡讀書,但山村沒有地方可以請教。二十多歲時,他的字畫還有很多錯誤。以前,他家中狐貍作難,衣服、食品、器物,總是丟失,他深深地為狐貍的禍害而苦惱。一天晚上,他閱讀自己的詩文,讀完后,隨手把詩卷放在案頭。第二天一看,他驚呆了:自己精心寫出的詩文竟被狐貍涂得烏黑,以至于連字行都分辨不清。于是,他只好選擇稍稍干凈的編輯起來讀。他心里十分憤恨,但又無可奈何。后來,他又收集了新寫的二十多篇,準備向名人請教。早上起來,見詩卷被狐貍翻開攤在案幾上,墨汁幾乎把它全部涂滿了,他更加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