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詩歌鑒賞集錦
⑵簡析詩中“帶”字的妙處。(3分)
13、(江蘇卷)請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鷓鴣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閑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
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幾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詞的前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煉字類)
⑵“滿林殘照見舊鴉”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么特點?請略加分析。(表達技巧類)
⑶有人認為詞的最后兩句寫得極為感人,請談談你的看法。(語言、描寫技巧即虛實結合)
14、(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注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1)本詩的“詩眼”是什么?
答:
(2)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15、(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間題。(5分)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注:磧(qì):沙漠。練:白絹,絲織品的一種。
(1)“無數鈴聲遙過磧”句表現了怎樣的邊塞景象?
答:
(2)本詩運用襯托對比和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
XX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
一、(安徽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古硯說
[明]許獬
余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已而有識者曰:“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寶藏之,勿令損毀。”予聞諸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為真五代、宋與否。
雖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當時人亦僅以當一硯之用耳,豈知其必不毀、必至于今而為古耶?蓋至于今,而后知其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時,所寶為周、秦、漢、魏以上物者,視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漢、魏以上物,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