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詩歌鑒賞集錦
(2)①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9、(重慶卷)(1)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2)蘇詩愛花之盛花,白詩惜花之將謝。
10、(安徽卷)⑴強調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在寫聚、散的內容之間起承上啟下。
⑵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回答⑴⑵兩小題,要緊緊扣住題干的要求來回答,即⑴題從內容上、結構上,⑵題從手法上、內容上。不可沒有針對性地亂寫一氣,造成寫得辛苦,效果不佳。
要做好⑴⑵題,首先要弄懂這首宋詞的意思,這是根本。
這是一首送別詞。它描寫了送別時,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聚散匆匆”是關鍵句,是本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聚”字結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
下片寫別后之思。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
11、(福建卷)⑴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它詞難以速到這種表達效果。
⑵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12、(廣東卷)(1)晚:歸艘 鐘聲 望:江、青山、遠帆、老鶴
(2)“帶”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老鶴”人的動作,不說鐘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鐘聲到海幢,使畫面具有動感。
13、(江蘇卷)⑴表達了作者飄泊中深切思念家中親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跡天涯,飽含愁苦與無奈。
⑵這里以鴉歸巢與人不能歸家對比,運用的是反襯手法。
⑶作者企盼與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倫之樂。語言樸素真實,親切動人,能喚起讀者強烈共鳴。
14、(江西卷)(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采用對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將橋不復回”與“不管風波去又來”進行對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征意義,從而表達了友情恒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
15、(天津卷)(1)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
(2)遠與近、高與低、動與靜、抑與揚的襯托對比。前兩句實寫,后兩句以虛為主,虛中有實。
XX年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答案
一、(安徽卷)
8.b 9.b 10.d
11.(1)不能有能辨識古物的人說:“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把它當作珍寶來小心地收藏,不要使它毀壞”(句中“寶藏”譯成“珍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