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詩鑒賞與名句名篇專項復習教案
(3) ,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歸園田居》)
19.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兩小題)
(1) , 。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須臾, 。(蘇軾《赤壁賦》
(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 (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第六單元
一、1.寫詩人尋訪不得之后的想象:與首句呼應,仍然從奏樂環境著筆;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通感),別具一格。
2.(1)一個“梅”字,梅花報春。(2分,每處1分,意思對即可。)
(2)第一問:以味覺代替視覺,暗寫“梅子”已初掛枝頭,頗有新意。第二問:照應了上片起首描寫的梅花盛開的情景。
3.①“空"字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②游子思歸鄉: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4.古人認為杜鵑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聲入手。
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5.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縠;然后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輕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開得熱烈,甚至還使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