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詩鑒賞與名句名篇專項復(fù)習(xí)教案
鋪床涼滿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chǔ)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 。
8.讀下面的詩,完成①—②題。
紅 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nbsp; ( )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dān)心,而是含蓄地表達(dá)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r>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dá)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能及早開放。
c.紅梅生機(jī)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面對百共花盛開的“春態(tài)”,紅梅仍渾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
9.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fēng)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rèn)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權(quán)”,此村學(xué)中至陋語也。
答: 。
10.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東 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fā)船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