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詩鑒賞與名句名篇專項復(fù)習(xí)教案
6.(1)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huán)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tài)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2)答案可以有兩種,答其中一種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殘紅青杏小”,雖寫了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氣,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敞闊;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以“天涯”起筆,意境開闊。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可見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青杏酸澀,為整首詞投下了悲涼的陰影;二、三句寫燕子翻飛、綠水繞人家,雖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卻是以樂景襯哀情;四句說柳絮飄飛,著一“又”字,則又表明詞人之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此處亦然,“天涯何處無芳草”即言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7.“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8.(1)c (2)a
9.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xiàn)了神韻、精神品格、內(nèi)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三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fēng)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10.(1)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閑情逸趣和對優(yōu)美自然景色的贊美。(3)能結(jié)合景(“野鳧眠岸”“老樹著花”)和情(“有閑意”“無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11.(1)對仗(或:對偶)(2)兵銷炬影東風(fēng)猛 夢斷簫聲夜月孤(3)從角度、內(nèi)容、語言三方面綜合考慮
12.詩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細節(jié):家書將要發(fā)出時,又覺得有話要說,故“又開封”。作者客居洛陽見秋風(fēng)起,從而引起對家鄉(xiāng)親人無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開信封補寫。
13.(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動作、技藝) “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cè)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14.“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以抒寫詩人的情懷作結(jié)。“朝”“歲”是單個的名詞,一經(jīng)疊用,就表現(xiàn)出時間的悠長。這里寫出詩人長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經(jīng)常見不到陽光,因而不知時序的變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達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與前面寂靜幽深寒冷的環(huán)境描寫自然地融合為一體。
15.(1)描繪了一幅牛羊歸來、柴門深閉,寂靜、清冷的山村日暮圖景。(要求:點出景物并說明特點)(2)杜甫在詩中表達了自己懷念故園、思鄉(xiāng)戀親之情,以及人至遲暮,濟世渺茫的悲涼之感。(要求:點出“思鄉(xiāng)”及“遲暮”。意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