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古詩鑒賞與名句名篇專項復習教案
16.(1)①朱詩表達了應試學子在考試前的不安(緊張)和期待的心情 ②張詩肯定了朱慶余的才能,并鼓勵他要充滿信心(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2)參考:①比的手法的運用②含蓄的特點。解說略
17.全詩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夕陽映照著偏遠的荒村,深秋時節落葉紛紛,路無行客,雨斷野橋,澗水亂流。在這樣偏僻、孤寂的荒村,在這樣一個凄清的暮秋時節,有同病相憐的朋友來訪,如何不高興。(要點:說出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的意思,即明確本詩的表現方法;能夠抓住本詩所寫的典型景物——選二、三處即可——加以描述;表現出因有同病相憐的朋友來訪而高興的內容)
18.要點:由“山”、“雨”的角度評析出孤寂、凄愴等情感;由“鳥”的角度評析出思鄉之情。評析示例:秋日遠山傳來寺廟悠長的暮鐘,茫茫楚天掛上了霏霏雨幕,蒼涼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詩人思家念遠的孤寂、凄愴這情;最后,詩人運用反襯手法,寫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鳥飛往家鄉廣陵方向,歸巢了。鳥飛東南,離巢愈近;而詩人前往西北,去親愈遠。這更引起了他滿腹思鄉的離思哀愁。
19.(1)答案可以多種。答案示例如下:
①抒發了思鄉之情。蕭蕭寒聲,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心境之凄涼。兒童夜捉促織,詩人觸景生情,產生了戀鄉思緒。
②抒發了客居他鄉孤寂之心緒。蕭蕭寒聲,襯托出詩人客居他鄉心境之凄涼。兒童夜捉促織,樂景反襯悲情,更顯得客居他鄉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童年回憶,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更襯出客居他鄉時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
(2)答案可以多種,答案示例如下:
①以景寫情。蕭蕭寒聲,兒童夜捉促織,相互映襯,以此表現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之情或思鄉之情。②動靜結合。蕭蕭梧葉聲、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 ③悲歡對比。兒童夜捉促織,樂景反襯悲情。④通感運用。蕭蕭的聲音,引起秋寒之感,用聽覺引起觸覺。⑤巧用典故。詩人暗用張翰典故(秋風: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辭官回鄉),不露痕跡。
要求:第(1)(2)其中第(1)題答出某種“感情”,第(2)題答出某種“表現手法”,并要有分析。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種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0.(1)白居易(或:作者與李十一);元九(或:元稹、故人)
(2)現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點:“醉”為下文“醉折”鋪墊,使起句與次句聯系緊密;起、承兩句重復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為三四句寫“忽憶”伏筆,可見轉句波瀾之美。(允許不同觀點,理由也尚有多種,言之成理即可。)
21.(1)離散(漂泊) 暮春 哀傷(惆悵)(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22.孤獨寂寞——想排遣煩悶——由于驚喜而忘了孤寂。詩人借景物的變換寫出感情的變化。
23.(1)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歡悅心情和與農民息息相通的感情。(2)這支散曲的語言樸素通俗,生動形象,輕快活潑,繞有情趣。(答對兩點即可)
24.初長的幼竹(竹筍的別稱)。用“山”的固定不動與“竹”的生枝拔節作對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哲理;颉皯冒l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這一哲理”
名篇默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