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總復習教案
[辨析]分析句法關系,主要從兩方面著眼:一是弄清動詞的施事者(主語),就一般情況來看,名詞作狀語的句子往往在這個名詞前面還另有主語,如“嫂蛇行”“老人兒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語,“蛇”“兒”就不可能還是主語,而只能是狀語了。二是看主語與用作狀語的名詞是否是并列關系。如果是并列關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語;如果不是并列關系,就先確定謂語動詞的施事者(主語),另一名詞必然是狀語。如果句中主語不容易確定,或根本就是無主語句,那就只能根據上下文意來判斷了。例如“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于前”。如不結合上下文,就很難確定“犬坐于前”的“犬”是主語還是狀語。如果是主語,則是“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如果是狀語,則是“其中之一像狗那樣坐在前面”。從上下文意看,這一句是說其中一只狼的情況,因而“犬”必然是“坐”的狀語。
(二)時間名詞“日”“月”“歲”作狀語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①句的“歲更刀”,意思是每年要更換刀;“月更刀”,意思是每月要更換刀。②句的“日攘其鄰之雞”,意思是天天(或每天)偷他鄰居之雞。
2.表示漸進。例如:
①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②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簡析]①句的“日以削”,意思是一天天地削弱。②句的“日密”,意思是一天天地密切起來。
3.表示往昔。例如:
①日吾來此也,非以翟為榮,可以成事也。
②日宋之盟,屈建問范會之德于趙武。
[簡析]這兩例中的“日”都可當“往日”“從前”講。這種用法的“日”字多見于先秦作品中,秦、漢以后比較少見。
(三)方位名詞作狀語
方位詞是名詞的附類。單純的方位詞“東”“西”“南”“北”等在行為動詞前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把這些方位詞譯成現代漢語時,常常需加介詞“往”“向”等來理解。例如:
①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
[簡析]①句的“南”“西”“東”“北”分別修飾其后的動詞,有往南、往西、往東、往北的意思。②句的“右投”“左投”,意思是向右邊(西邊)投靠,向左邊(東邊)投靠。
●殲滅難點訓練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題
紀綱,臨邑人,為諸生。燕王①起兵過其縣,綱叩馬請自效。王與語,說之。綱善騎射,便辟詭黠,善鉤人意向。王大愛幸,授忠義衛千戶。既即帝位,擢錦衣衛指揮使,令典親軍,司詔獄。綱覘帝旨,廣布枚尉,日摘②臣民陰事。帝悉下綱治,深文誣詆。帝以為忠,親之若肺腑。擢都指揮僉事,仍掌錦衣。帝所怒內侍及武臣下綱論死,輒特至家,洗沐好飲食之,陽為言,見上必請赦若罪,誘取金帛且盡,忽刑于市。
數使家人偽為詔,下諸方鹽場,勒鹽四百余萬。還復稱詔,奪官船二十、牛車四百輛,載入私第,弗予直。構陷大賈數十百家,罄其資乃已。籍故晉王、吳王,干沒金寶無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優童奏樂奉觴,呼萬歲,器物僭乘輿③。欲買一女道士為妾,都督薛祿先得之,遇祿大內,撾④其首,腦裂幾死。恚都指揮啞失帖木不避道,誣以冒賞事,捶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