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戲劇知識短文兩篇
2、 對圈劃內容進行歸類整理,歸類的要素就是表格的四個欄目。(信息歸納)3、 將原文的表述形式根據表格需要進行適當調整(信息整合)。4、 將調整后的語句填入表格相應的位置。(表述)反思是重要的學習能力之一,高三的學生不能僅僅從老師那里習得閱讀方法,更要通過自己的實踐與反思,主動總結出閱讀方法。再讀《戲劇文學》
實踐閱讀方法 1、閱讀《戲劇文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2、概括形式可以為表格、提綱、圖表、小標題等。學生實踐反思所得的閱讀方法,以各種形式概括文本信息。方法習得的最佳途徑是反復實踐,但這一次的實踐又并非重復預習作業,此環節要求學生閱讀難度更大的文章;以不同的形式概括,符合高三學生追求個性的年齡特征。交流閱讀概括的成果選擇采用不同形式進行概括的同學進行交流,比較概括的信息的異同。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成果,比較不同概括形式的信息內容的異同。不同的形式,相同的本質。學生在開放式的閱讀實踐后發現殊途同歸的閱讀本質。
課后作業
學以致用選擇性作業:1、課外選擇一篇社科類說明文,運用所學方法,對文本信息進行有效提取與概括。2、《戲劇文學》第四段中說“無論是戲劇沖突還是戲劇情節,都應該通過因果相承的動作直觀地展現出來。”請任意結合本單元課文《雷雨》、《曹操與楊修》中的一篇,談談你對這一理論的理解。按照要求,自主選擇完成作業。作業1是鞏固課堂所學的閱讀方法,難度較小,適用于閱讀理解此類文章能力偏弱的學生;作業2是對文章理論進行應用性解讀,難度較高,適用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思路點撥教學安排還可以根據課后“思考與練習”的內容,先請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回答“思考與練習”的兩個問題,然后根據文本信息,模仿“思考與練習”的兩個問題的形式,自主設計問題,以簡答題的形式對文本信息進行梳理。這種教學設計的好處是讓學生由被動答題到主動出題,掌握社科類說明文閱讀的要領。練習舉隅1、 參考《戲劇文學》中的相關理論,根據你的理解,試分析小說與劇本的主要異同。2、 《中國現代和當代話劇》中說“1976年以后,話劇迅速復蘇。”然而當今的現實情況卻是:隨著電視劇、電影的大量播放,看話劇的人越來越少。你對這一現象有何看法?你認為當代話劇是否正在走向沒落?請有條理的闡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