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類四年聯考題匯編1月
(節選自《試論青銅器上的“前敘事”》,有刪改)
6.下列對青銅囂上的“紋”。“飾”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從初始意義米說,“紋”中確“文”“紋”是“文”的同望詞,但“文”還有“文字”“文章”“文采’等更為廣泛的意義。
b.“紋飾”指的是青銅器上的紋狀浮飾,其中包括獸面紋、龍紋、馬紋等動物紋,也包括幾何紋和青銅器上的文字。
c.“紋飾”是青銅器藝術最重要的表現手段,“飾”更多地強調其作為工藝手段的裝飾功能,“紋”之所能“飾”,依靠的是對稱與平衡之美。
d.“紋”相劃于飾”來說,出現的稍早一些,古人較早地從大量的獸面紋、龍紋、鳥紋中發現了“飾”的美學意義。
答案 d
解析 “‘紋’相對于‘飾’來說,出現的稍早一些”說法沒有依據。
7.下列不能作為“獸面紋(饕餮紋)是青銅紋飾的代表”的原因的一項是 ( )
a.獸面紋以獸的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將最有本質傳神意味的眼睛放在整個紋飾中突出的地位。
b.獸面紋這種以動物紋為主體、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體的青銅紋飾,可能是古人在彩陶圖案中已經習慣了的。
c.獸面紋的圖形安排符合中國造型藝術的抽象特征和寫意精神,即省略不重要的地方,只保留最本質傳神的部分。
d.獸面紋的形成過程顯示出強烈的向心性,符合古代形思維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理念,即對稱與平衡。
答案 b
解析 這種說法和“獸面紋(饕餮紋)是青銅紋飾的代表”沒有因果關系。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彩陶圖案與青銅紋飾都采用了以動物最其特征的部分代替楚體的獸面紋,這在早期的陶器、玉器和青銅器上可以得到印證。
b.隨著動物紋淡出青銅器,到了商代,以幾何紋為主體的青銅紋飾不斷發展壯大,抽象的線條取代了具體的形象。
c.繁榮于商末夏初的圖形文字既有符號的抽織特征,又未完全褪去禽獸的“皮毛”,“文”中有“紋”,成了抽象與具象的中介。
d.漢字亦文亦圖的性質,使它的表意功能和美學功能無法分開,最終成為書法藝術們主體,使中國的書法藝術獲群丁自由奔放的生命感和力量感。
答案 d
解析 a項“都采用了以動物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體的獸面紋”說法絕對化;b項“到了商代”應該是“春
秋戰國之際”;c項“圖形文字”以偏概全。
十六、(浙江省新安江中學、壽昌中學、嚴州中學XX屆高三上學期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目。
影視教育的人本價值
今天,當我們以全面發展的視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觀來規劃和實施人才戰略時,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與反思影視這一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從而從根本上確立影視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