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詩詞鑒賞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
(三)鑒賞語言。如果是“煉字煉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應首先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展開聯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運用了某種表達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時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如果是“語言風格”,需用一兩個詞準確地點明語言特色,舉詩中例證具體分析這種特色,表明在表情達意、描繪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解答這類題時,要先簡要給語言分一下類別,再根據不同類別分析鑒賞:典故性詞語,挖掘典故之本義,探尋作者之用意,詩歌之內蘊,答題時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蘊藏”等詞語;描寫性語言,確定語體之基調,分析所塑造的意境(其中注意襯托),體會流露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采用“準確”
“生動”“清新質樸”“含蘊豐富”“耐人尋味”“樸實”
“雋永”等詞語;動作性語言,采用對照法,分析其傳神之處,以尋求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答題時注意采用“生動”
“簡練”“形象”等詞語。
(四)掌握表達技巧。熟練地掌握各種常見的表達技巧并準確地識別判定是關鍵,答題時,要指出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手法)(總述),結合詩句具體的內容來體會運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詞語,并還原詩境(分述)。明確此技巧(手法)的表達效果,它描寫了事物怎樣的特點,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立足于對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賞析之上,做到全面、準確、深入、客觀地分析評價。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地點明思想感情(傷感、寂寞、閑適等),并點明這種情感產生的原因(如漂泊天涯、思念家鄉);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思想感情。
答題時可以:1.置身詩境。通過閱讀,置身詩境,借助已有的生活體會與審美經驗,與詩人取得共鳴;借助聯想與想象,進入詩人所描繪的境界中,獲得新奇的審美體驗。
2.以意逆志。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這就是以意逆志。可以通過理解文辭,揣摩情意。解讀過程中,要“識字”,正確理解字義、詞義,關注古典詩詞中常見詞語的特定含義的理解,只有準確解讀,才能窺見詩詞的意旨、作者的情感。還可以通過融入體驗,體會情趣,調動我們的主觀感受、生活體驗,去解讀,從詩詞中領會生活的情趣。如杜牧《山行》詩中“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妙句,一般說是從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閑,但有著山行經驗的人發現詩人行色匆匆,絕不只是漫步山間悠然看景,“停車”賞看楓林,凸現了霜染楓葉之美,詩人愛賞之深。
(六)古詩詞比較鑒賞。XX年湖北卷設置了兩首古詩,讓學生對讀后比較鑒賞。比較鑒賞的通常答題格式是:扣住比較角度探究差異,即:(比較對象)a側重于……,(比較對象)b側重于……。當然因比較的點不同,答題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比較鑒賞的點主要有:1.比較創作背景。詩人總是最敏感的,他們往往比一般人更能感受到時代的脈搏、社會的聲音。他們的呼聲常常是歷史前進的腳步聲,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是我們把握詩人情感的重要途徑。2.比較意象的選擇。選擇什么樣的意象,表達怎樣的情感,完全是作者的主觀行為,即使是同一種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筆下,所表達的情感也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