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鑒賞之試題類型的答題思路
③審清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頂針、互文等。
答題要點:
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示例一: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詩世人評它“善于變平凡為新穎,化腐朽為神奇”,在表現形式上有過人之處,請品析之。
[答]這首詩確有過人之處:一是前幅句間工于對仗,首句寫水光、晴日,次句寫山色、雨天,顯示出一種對稱美。二是句中情景交融,句問情景相對;“水光瀲滟”、“山色空濛”描其態,“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之情表現無遺。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總體評價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詩人跨越人與物的界線,把西施不同打扮與西湖的不同風光聯系起來,西湖正是這樣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總相宜”,各有一番風韻。詩人借尋常事作驚人語的藝術技巧,實是變平凡為新穎,化腐朽為神奇。
示例二:閱讀劉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①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②試從“靜”和“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XX年高考全國卷ⅲ)
[答]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拄,以此表現雨后水面的平靜。 ②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句用“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上面就七種鑒賞題型,分別作了提示,反復強調的是要求“問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一些要點.盡量做到答題到位、規范、不丟分。當然,具體鑒賞、作答時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靈活性、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