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
答案 c
解析 a項原文在第二段:“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十年來中國內地流行歌詞的長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這”指代上一段末所說的即使是李杜的詩歌,流行也有時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將唐詩為宋詞元曲取代與流行歌詞長盛不衰比較而言的。此題張冠李戴。b項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經歷著,悲歡冷暖,酸甜苦辣,都會感動在心,用心去歌唱。”據此,“感動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經歷而不是“流行歌詞”。d項信源在第二段末:“還有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比,也是不見遜色的。”此項言過其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之渙說,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詩,從此就不寫詩了。這說明王之渙的詩當時曾被廣泛傳唱。
b.杜甫的詩,可能表現得文本一些,這應該跟唐詩本真的歌詞性質有一定的關系,所以難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詩一樣也是流行的、時尚的東西,因而當時的人們是不會把它看得很珍貴的。
d.時間和距離能夠產生美,可以想見,現在流行歌曲的歌詞在若干年后應該也會被人們推崇的。
答案 b
解析 b項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詩,可能文本些,難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數十年后才建立,應該和唐詩本真的歌詞性質有關。”此項張冠李戴和強化因果。
三、(XX年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
說 “異”
詹克明
你可以側目異類,白眼異類,但絕不可小視異類。
異類可以成為事物的中心。晶瑩美麗的珍珠,其中心不過是顆砂粒,正所謂“病蚌成珠”。
降雨全靠空氣中的塵埃作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絕對干凈,水汽再多也不會下雨,當然就沒有植物和動物,更不可能有人類。同類之物彼此相差無幾,誰也難成中心。異類的介入打破了無差異的均衡,“中心”應運而生,有序的體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漢一百多,各懷絕技,誰肯服誰?倒是文武皆不出眾的“異類”宋公明,憑著“呼保義”“及時雨”的名聲坐了第一把交椅。
當液體加熱到沸點之上,有時高出十幾度還不沸騰,就成了過熱狀態。一旦過熱液體受到擾動,瞬時大量汽化,極易發生爆炸。工業生產中為了避免出現“過熱”,常將幾粒多孔質的沸石投入高溫液體。沸石不斷釋放的小氣泡容納了液體的飽和蒸氣,鼓成大氣泡騰出,借此平穩沸騰。過于純粹的體系在形態轉化時很可能出現滯后或過頭,導致險象環生,異類的適時參與則可化險為夷。
事物需要發展,體系必然轉變,異類可以成為偉大轉折的突破口。20世紀初,正是愛因斯坦在假設光速不變的基礎上提出相對論,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論,才使物理學獲得了大發展。正因為他們的異類觀念,才使得物理學大大創新。不過,切勿強求“異類”,最應警惕那種嘩眾取寵的故作怪異,如父親逼著體弱女童跑全國、當街裸體自我標榜是行為藝術之類,就是渴求社會認可的假異類、真惡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