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古詩歌鑒賞、文史知識點梳理
3..寫景詩 --“一切景語皆情語”
⑴寫法:
①寫景抒情--先寫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詩皆寫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別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種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對仗工整,看是句句寫景,實則字字含情,情景交融。開頭兩句描寫明媚的春景圖,流露出詩人喜悅之情。后面兩句“千秋”與“萬里”相對,表現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浩茫心緒,卒章見底,關鍵詞(詩眼)在“萬里船”。門外所泊是來自東吳的“萬里船”。可是詩人卻有船行不得,有家歸不了。只能倚窗見到千年不變的茫茫雪山,滿眼異地風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復河南河北,詩人就想“青春作伴好還鄉”,可是一年已過,春天又至,詩人仍然淹留他鄉。于是喜悅之情隨著視線的轉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無限思鄉之情,以至心隨白鷺和東吳萬里船俱往故鄉。最后樂景卻反襯了詩人的離愁別緒。
⑵寫景詩類別及其常常抒發的感情:
①田園詩
原是歌詠恬靜悠然情景的田園生活。如東晉陶淵明一些詩曾被稱為“田園詩”代表作。某些詩人不滿現實,退居鄉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詩人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遠離塵囂,表現不與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變志向的高潔品質。
--對于趨膻逐臭的官場生活的極大憎惡。
--隱逸田園、躬耕隴畝的喜悅、閑適的心情。
--棄官歸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貧樂道的思想。
--表現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典型的耕讀生活。安貧樂道的思想。
田園詩有濃郁的人文色彩,不僅描寫美麗的田園自然風光,還涉及農事方面的內容,是農業文明的產物。《現代漢語詞典》“田園詩”詞條解釋:“以農村景物和農民、牧人、漁夫的勞動為題材的詩”因此一些田園詩也表現以下主題:
--描寫農村勤勞、淳樸、安樂的生活情景。
--描寫江南稻鄉安靜富庶的田園風光。表現盛唐時期農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圖景和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慶豐收、與民同樂的情感 。
--對農村勞動生活的熱愛之情。
--辛勤勞動,秋收時的歡快心情。
--男丁戍邊,田里只有婦孺老人耕種,土地荒蕪,揭露戰爭帶給農民的深重災害。
--反映了農村凋零殘破的情景。
--閔農、憐民的思想感情。即對農民們艱苦生活的同情。對官府的賦稅徭役繁重,殘酷剝削農民和社會制度的不合理表示強烈的不滿。
--對比農民的痛苦生活,為自己過著不勞而溫飽的生活表示疚愧和自責。
--諷刺嘲笑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識的城里富貴人家。
--把農家苦與王孫樂對比,表達希望農民與王家“不饑不寒,上下一般”的美好理想。
寫田園詩的主要有:晉代陶淵明,南朝的鮑照、江淹、沈約、謝脁南北朝的庾信,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有王維、盂浩然,此外唐朝詩人張籍、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李紳、元稹、姚合、溫庭筠、司馬札、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杜荀鶴、顏仁郁、可朋、韋莊、王駕等。李白、儲光羲、高適、杜甫、元結、袁高、戴叔倫、韋應物、孟郊、王建、顏仁郁都留下田園詩達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