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二】
【例12】(•上海卷)
平時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我們自己,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作文。除了詩歌外,文體不限,字數(shù)800左右。
【思路點撥】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中,我認為上海卷命題是最好的(XX年的“忙”、XX年的“當今文化生活對自己的影響”、XX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XX年的“必須跨過這道坎”),生活化味道濃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XX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試題也是一道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試題,同時又與XX年中國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有關--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等,這些事件都是一個群體性的事件,需要全體國人的共同參與。這些事件也牽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將平凡與不平凡的“他們”,凝聚在一個焦點上。在這些災難面前,所有的中國人,組成了一個強大而不可戰(zhàn)勝的--“你”(他們)。正是在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災害面前,“他們”,用各自的光芒貢獻著溫暖、堅強、感動。所以,與這些災難有關的表現(xiàn)“他們”奉獻、感動的素材都可以運用。在寫作時,因為本試題有一個簡短的導引(平時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我們自己),所以,寫作此文時,除了可以考慮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還可以就我們這一代如何學會關注、關心他人為切入點進行寫作,而這樣思考就涉及到我們成長中如何處世、如何與人為善等方面的主題了。只要根據(jù)提示理解文章,確定主題,應該說,本試題極易寫好。
【立意角度】
“他人”必須是一個群體,具有某種共性。
【滿分作文】
他 們
當我看到“他們”二字時,我的心中確實有些感慨。是啊!作為80、90后的我們,通常以“自我的個性追求”作為我們這代人的代名詞。在我們發(fā)揚個性的同時,卻讓“我們”與“他們”逐漸遠去。當我們張揚個性的同時,是否能去看前輩們身上的閃光點呢?這不僅是“我們”與“他們”,更是“我們這一代”與“他們這一代”。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當80、90后的我們在網(wǎng)上不負責任地隨意留帖,當我們不顧他人目光,在發(fā)型上大做文章,當我們無拘無束隨心所欲之時,“集體”的概念正在我們腦海中缺失。而這些缺失的部分卻能讓我們從他們60、50甚至更早一輩的人身上發(fā)掘。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換來的是讓集體少流一點血;邱少云甘忍被火燒,為的是不讓集體被暴露;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為的是讓五星紅旗插在上甘嶺……一個個沉重的事例在給我們上著生動的一課。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勇敢無畏的品質(zhì),當我們在學農(nóng)之際大發(fā)牢騷之時,確實應為我們感到可笑。我們這代人是幸運的。從小衣食無憂,在父母眼中我們是至寶。我們這代人也是不幸的,在蜜罐中泡大卻讓我們經(jīng)不起世事。回看“他們”,在一貧如洗的新中國,用自己的雙手硬生生地開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阿里巴巴總裁馬云說過:“在我最困難之時,我想到過死。但我不能死,因為死等于失敗。我不知怎么給成功下定義。但我可以給失敗作注解:放棄就是失敗。”是啊!如今的我們在遇到挫折之際,父母總成為我們訴苦的對象,我們?nèi)鄙俚谋闶恰八麄儭眻猿植恍赣赂覠o畏的精神。
當然在他們身上也有不如我們的地方,在思維上他們較為保守,在活力上他們不如我們精力充沛。在社會的大舞臺上遲早會被我們的地位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