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輪復習語文基礎訓練 壓縮語段
高考第一輪復習語文基礎訓練
基礎訓練13 壓縮語段
(時間45分鐘,賦分100分)
訓練指要
壓縮語段是近年高考《考試說明》新增的內容,近幾年來考題中涉及到了這類題型。
解題的基本方式和思維角度主要有:1.明確壓縮要求;2.辨析語段特點;3.尋找關鍵詞句,歸納語段中心語義;4.把握語意層次,確定取舍。
一、選擇題
1.下面是發掘杭州雷峰塔地宮的一段報道。請將關于地宮開啟過程的文字進行壓縮,不出現具體時間,不超過35字。
上午9時整,考古隊進入現場開始發掘。打開地宮并不容易,直到9時45分,考古人員才將壓在地宮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開,露出93厘米長寬、13厘米厚的大理石蓋板。蓋板上沒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員在紫紅色的泥土中發現10枚唐開元通寶銅錢。10時5分,蓋板基本清理完畢。10時30分,蓋板繪圖完畢。11時整蓋板還沒有打開,發掘現場發現越來越多的錢幣。11時11分,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考古人員開始用撬杠撬開蓋板。11時18分,考古人員翻開大理石蓋板,地宮口終于打開了!
2.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個語段的意思。(不超過8個字)
①“書讀百遍,其義自見。”②這話是有道理的。③有的書必須多讀,特別是學習古文,那些范文最好能夠讀到可以背誦的程度。④除了多讀以外,還要多抄,把重點、關鍵的詞語抄下來時時翻閱。⑤這樣便可以記得牢,成為自己的東西。⑥多讀多抄,這個“兩多”是必須保證的。
3.用不超過60字的一句話概述下面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楊朔的散文好就好在能真誠地關心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擁抱現實,感悟人生,又是那樣如詩如畫,達到很高的境界,所以才在讀者中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經久不衰,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楊朔把蜂房說成“養蜂大廈”,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大天災、七分人禍的困難時期的情形,說成是社會主義祖國“最新最美的畫卷”。無怪有人說,對當時嚴重的“左”的錯誤,一些握筆者也應負有一定責任。
4.下面這個語段中克勞森先生向中國提出了建議,請概括有關建議的重要信息。(不超過30個字)
十一月初,世界銀行前任行長克勞森先生在一次中國發展與國際經濟學會議上演講時,盛贊了中國改革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同時也向中國提出建議,要注意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步性。關于社會發展,他提出了幾項基本的指標,即誠實、透明度和講道德。世界銀行在過去十年內曾向中國貸款數百億美元,并通過贈款幫助中國普及教育,培養人才,消除貧困。這位中國人民的朋友對我國目前經濟提出的勸告,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5.根據下文內容,概括沙漠地區的特點。(不超過20字)
沙漠地區空氣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別強烈。那里日照時間又特別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2500小時。日光可以用來發電、取熱、煮水、做飯。沙漠湖水含鹽,日光使水蒸發,可以取得蒸餾水和鹽。把日光變為熱能和電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導體。估計將來有可能在沙漠里用最便宜的半導體做屋頂,人住在里邊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6.用不超過20字的一句話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內容。
壺口位于山西吉縣,是世界第一黃色瀑布。今冬,壺口兩岸形成一座高達5米的巨大冰山,東側的巖崖上,還掛滿了長短不齊、形狀各異的冰柱。更有趣的是在岸邊護欄出現了如幾頭獅子臥鎮狂流的奇特景觀,游人到此不僅能觀瀑布冰柱,還能涉渡壺口下游龍槽山上的冰橋,從山西吉縣一側走到陜西宜川,幾分鐘便可跨越兩省,情趣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