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考綱解讀復習教案
17.文章運用第二人稱“你”來寫。“你”在文中有哪幾種指代意義?分別指出這樣寫的好處。(6分)
答案:①虛指朋友、讀者(1分),與其對話,引發一生漂泊,眷戀故國的情愫(1分)。②運用擬人的手法,指故鄉(1分),與其對話,抒發對故鄉魂牽夢繞的懷念(1分)。③實指作者自己(1分),與自己對話,抒發思念故鄉卻又擔心連記憶中的故鄉也會失去的矛盾復雜的感情(1分)。
18.文章多處寫到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6分)
答案:(1)以月為線索貫串全文,使文章更緊湊,更蘊藉:(2)月是中華文化中傳統的意象,有利于表現優美的意境;(3)月是故鄉的象征,寄寓著漂泊天涯的海外華人對故鄉難以割舍的心路歷程。(6分,每點2分)
19.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文章以問句開篇,引出下文對月、對故鄉思念的敘寫,既增添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又為全文奠定了悲涼凄清的感情基調。
b.“我從水成巖的皺折里想見千百年驚濤拍岸”,說的是千百年浪濤的沖刷才形成水成巖的皺折,人也只有歷盡滄桑,才會有對人生的深沉感慨。
c.“月光下,危樓蹣跚迎我,一路上灑著碎磚”一句,借助對故鄉景物的擬人化描寫,表現了一腔柔情的作者對故鄉的牽掛之切,思念之極。[來源:第一范文網]
d.作者離鄉已四十四年,對故鄉的一切已完全陌生。恰因為如此,作者思念故鄉,并切盼回到故鄉;回鄉,是他最大的愿望。
e.作者在文中說,“故鄉要你離它越遠它才越真實,你閉目不看見最清楚”,表明作者認同“距離能產生美”的看法。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答案:de
解析:d項,作者對丁故鄉的感情是復雜的,他思念故鄉卻不愿同到故鄉。因為,他害怕在故鄉成為陌生的異鄉人。e項,對作者觀點的判斷和對文章主題的判斷均不正確。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會XX屆高三測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題。
街
沈從文
(1)有個小小的城鎮,有一條寂寞的長街。
(2)那里住下許多人家,卻沒有一個成年的男子。因為那里出了一個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帶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永遠不再回來了。他們是五個十個用繩子編成一連,背后一個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們的腿,趕到別處去作軍隊上搬運軍火的夫子的。他們為了“國家”應當忘了“妻子”。
(3)大清早,各個人家從夢里醒轉來了。各個人家開了門,各個人家的門里,皆飛出一群雞,跑出一些小豬,隨后男女小孩子出來站在門限上撒尿,或蹲到門前撒尿,隨后便是一個婦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盡頭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著主人身前身后搖著尾巴,也時時刻刻照規矩在人家墻基上蹺起一只腿撒尿,又趕忙追到主人前面去。這長街早上并不寂寞。
(4)當白日照到這長街時,這一條街靜靜的像在午睡,頭發干枯臉兒瘦弱的孩子們,皆蹲到土地上或伏在母親身邊睡著了。作母親的全按照一個地方的風氣,當街坐下,織男子們束腰用的板帶過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機,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來,一面便捷地退著粗粗的棉線,一面用一個棕葉刷子為孩子們拂著蚊蚋。帶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邊沿,等候每五天來一次的行販,照行販所定的價錢,把已成的帶子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