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教學設計(精選4篇)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 篇1
教與學目標: 
1、 掌握寓言故事內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 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題,培養學生寬容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與重點、難點: 
1、 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寬容”精神內涵。(重點) 
2、 結合歷史及現實生活多角度分析提煉課文主旨,培養學生寬容態度,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難點) 
教學設計: 
1、 課時:1課時; 
2、 課型:閱讀討論課; 
3、 設想:從閱讀把握文章寓言故事及寓意出發,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 
提煉文章主旨,并要求結合歷史與現實生活完成主題論述文。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看幾幅圖片,人類社會已跨過了艱難曲折的20世紀,進入了21世紀,在世紀之交,人們曾對新的世紀充滿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希望這是一個和平、合作、發展的世紀。但四年過去了,無情的現實粉碎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新的世紀并不安寧,血腥的沖突與戰爭在世界各地彼伏此起:恐怖分子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慘事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以暴制暴”戰爭仍在繼續,……國家、民族、宗教、地區之間的你爭我奪似乎更加頻繁,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寬容,只有寬容才能擺脫隔閡、沖突和戰爭的陰影,讓人類真正走向相融一體。所以“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寬容”(投影) 
今天,讓我們走進房龍先生的《寬容序言》,在作者豐富的想像與聯想中體驗寬容。 
二、解題、簡介作者。 
1、序:說明書籍或著作的創作、出版的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前叫“序”,后叫“跋”,分為“自序”和“他序”兩種。自序:一般說明自己寫書的宗旨和經過。他序:多介紹作者或評論書的內容。 
2、作者其人:(投影) 
三、速讀課文,理清思路,并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大意。 
1、(第一小節)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2、(第二至第四小節)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律法殺死了他。3、(第五至第九小節)在死亡的威脅之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 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的世界,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4、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例:無知山谷中漫游者與守舊老人斗爭的故事。四、研讀課文(討論) 
1、無知山谷的特點: 
(提示:從文章第一段中“寧靜的無知山谷”“永恒的山脈”“深邃破敗的知識小溪”“神 
秘莫測的古書”等意象的思考出發,加以概括。) 
明確: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 
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 
2、三類人物的不同特點及其之間的矛盾:(提示:從文中人物在故事的言行出發,總結概括。) 
明確:特點:守舊老人: 愚昧 保守 頑固——守舊勢力的統治者 
人 們: 盲從 虔誠 畏懼——盲目服從的民眾 
漫 游 者:敢于懷疑 勇于犧牲 堅持真理——大膽開拓的先驅者 
小結:守舊老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眾人則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漫游者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但是從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看,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 
3、 品讀課文中有關語句(投影) 
4、討論:聯系人類歷史和我們現實生活,從這個寓言故事內容和人物關系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或者說哪些科學命題?(點撥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展開討論,鼓勵各抒己見,有不同見解)點撥啟發:(預設) 
1)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而為了這種勝利的取得,先驅者付出了生命,人們遭受了最大的災難,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屈服,人們為什么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呢?從《寬容》一書的主旨看,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結論:要提倡理性,保證思想自由,真理獲得發展,人類應該要有寬容精神,能夠寬容異己,寬容他人。寬容的內涵不止于此,換個角度,在生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也需要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去接受他人。 
2)結合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史歷史,從先驅者開拓尋得新生和守舊者死守律法,固守無知山谷,接近滅亡看,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結論:封閉保守導致滅亡,開放創新獲得新生。我們要勇于開拓,敢于創新。 
3)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最終獲得勝利,這些事實向我們昭示了什么? 
結論: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擋,真理一定會發展,先驅者的犧牲總會獲得榮耀。 
擴展:文章最后說:這樣的故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要發生了。這只是美好的愿望,從以上一些例子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人類的進步不可避免需要付出沉重而巨大的代價,先驅者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是榮耀的。 
4)許多時候我們說民眾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災難面前,無知山谷中的民眾最終走上了反抗道路,使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妥協屈服,從而獲得新生。但在此之前,面對先驅者,他們所起的作用是怎樣的呢?從中我們又有什么啟發? 
結論:民眾的雙重作用:當處于蒙昧、盲從的不覺醒狀態時起阻礙幫兇的作用,覺醒后則會成為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應該解放思想,開啟民眾,而不要采取愚民政策。讓人民在社會進步中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五、布置作業 :就討論形成的觀點中的一點或者讀本文后自己的感想結合史實或實際生活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論述短文。(答案略) 
六、結語:一篇序言能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東西,是房龍的成功,但房龍最想對我們說的還是寬容。希望我們在對待異己時能理解對方,寬容對方,接受對方,如此,我們會博大起來,會獲得進步!最后,讓我們一起欣賞詩人汪國真的一首小詩,作為本節課的結束! 
寬 容 與 刻 薄 汪國真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1]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本序言的獨特寫法。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
能力目標
1、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培養對課文中抽象內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
1、學習文中對“寬容”的理解。
2、學習敢于懷疑,勇于創新的先驅者精神。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思路,明確文章的中心觀點。
2、領悟課文中蘊涵深意的哲理。
教學難點
明確本文在構思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自讀,討論并評價,理解文中蘊涵的哲理,達到借鑒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
多媒體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言
16XX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布魯諾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反對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說,震動了教會的統治,被天主教視為異端,最終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燒死在羅馬。
這種新舊思想、觀念的斗爭,可以說,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歷史的舞臺上不斷地上演著。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寬容〉序言》,要講述的正是一個關于這種斗爭是怎樣的勢不兩立,如何激烈的故事。
二、簡介作家作品
亨德里克•房龍,荷裔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
他多才多藝,能說會寫10多種文字,會拉小提琴和繪畫,其作品的插圖全部出于自己的手筆。善于用極其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在20年代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也為中國青年所喜愛。
著名作品有:《寬容》、《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
《寬容》初版于1925年。在此書中,房龍縷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譴責反動勢力鎮壓新思想的罪惡。
三、序言
序言介紹書的思想內容或寫作意圖以及寫作過程、寫作背景。這篇序言寫法奇特。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虛構了一個“創新”與“守舊”兩大勢力斗爭的故事,從而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寬容》一書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意圖。
四、述故事情節
問:這篇序言的寫法很有特點,像是散文詩,又像是寓言。現在我想先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來回顧一下這個寓言,大致說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學生回答,經老師點撥后明確:)
在一個無知的山谷,有著一群守舊的人們,他們固守著傳統,愚昧、落后、固執,決不允許新生力量的出現,面對一位敢于向外邊的世界探險,尋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們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殘酷的鎮壓,最終青年被殘忍地殺害,而這些愚昧的人們也最終遭到了自然的報應。
五、思考討論以下問題,歸納故事蘊涵的哲理
1、故事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1)守舊老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可以任意決定他人生死,是無知山谷里權威與權力的象征。 頑固、虛偽,仇視一切革新,欺騙無知的人們,陷害先驅者,因而他們的行為阻礙了人們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終遭到人們譴責。
=》象征舊事物、舊律法,處處阻礙著新事物的發展。
(2)問:文中的漫游者原本也只是普通村民,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樣,任憑“日月流逝,年復一年”,“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過著所謂的“幸福生活”,可是后來他的命運卻發生了改變,他遭到了什么樣的境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局,如果由你來為漫游者立個碑文,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讓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明確:)
漫游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于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恒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里,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3)在魯迅先生筆下,經常會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么一類人,在這個故事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群體呢(——村民們),他們有什么特點?
村民們:他們愚昧、無知,迷信古人,盲從守舊老人,視先驅者和真理為異端邪說,無形中作了守舊老人的幫兇,用沉重的石塊砸死了先軀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場生存危機,迫使人們推翻了傳統秩序,走上了先驅者開辟的道路,終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園,人們這才悔悟,認識到先驅者是對的,這才懂得尊重智慧。
=》從愚昧、無知走向悔悟、尋求幸福。
2、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發生地“無知山谷”有什么特點?)
明確:至于故事發生的地點很明確是“無知山谷”。顯而易見,作者的意圖講故事發生的環境閉塞、貧窮、落后,因而造就了視野狹窄、知識淺薄、麻木不仁的無知的人們。他們僅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覺匱乏,反而心滿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極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經書,幾個守舊老人,可以鎮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展開: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無知的社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追往者,思來者。縱觀中國歷史,封閉只能導致落后,甚至滅亡。如何才能使這樣的社會獲得生機呢?不閉關鎖國,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開放大門,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無限強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說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從序言的最后一節中不難看出:“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
4、討論,歸納本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問:為什么在“將來”后面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呢?(“希望”顯然只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福和心愿),這就讓我們不禁要問: “這樣的事”為什么過去發生了、現在發生了,將來還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將來不再發生,作者為什么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
明確:這是因為,頑固的守舊勢力總是要鎮壓創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們由于傳統的束縛,認識的局限,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創新者,這就意味著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否定、鎮壓異見,不僅會造成先驅者的悲劇,還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發展上的曲折。許多歷史事實都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說《天體運行》,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廣場,孔子,司馬遷等)而次此后發生的事件也像這個寓言故事的重演, 怎樣才能使真理順利發展,先驅者不被迫害呢 ?這就需要思想自由,寬容異見。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扼殺真理。這正是作者通過這一寓言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放幻燈)這也正是《寬容》一書的精髓。
展開:a、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十年浩劫,從反面 證明了這一點。
b、大家說一說,人與人之間需要不需要寬容?為什么呢?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都是告訴我們寬容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寬松,和諧;寬容可以使人們彼此之間更加理解,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我們要彼此寬容。)
六、借鑒吸收,發散思維
1、問:在《拿來主義》里,魯迅先生強調對外來事物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本文講述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哲理,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思,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提示:組織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明確: (1)、提倡寬容質疑;
(2)、反對禁錮壓制;
(3)、貧窮、落后、反動的根源在于無知、愚昧和閉塞;
(4)、人類追求真理的腳步是不可阻擋的,真理是一定要發展的,但真理的發展是曲折的,所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要勇于創新(先驅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創新需要勇氣和自信);
……
2、辨證地理解“寬容”
穿過那無知的山谷,趟過那緩緩流動著的小溪,房龍先生以這樣一個廣泛的意義上的 “寬容”一詞簡明涵括了我們常說的自由、民主、理性,《寬容》的另一種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房龍強調說,在現今的世界上,對寬容的需要超過了其他一切。他讓我們看到,現代的不寬容,無非“用機關槍和集中營武裝起來”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緩慢燃燒的火刑柱”的中世紀的不寬容,歷史不見得有什么進步(可以美攻打伊拉克為例適當展開);所以如今的我們依然反對戰爭,崇尚和平,反對恐怖,向往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寬容。
于是我們倡導寬容。可是,我們要一味地寬容嗎,讓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寬容》。我們會發現其實,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只要人類社會在發展,寬容與不寬容是同時存在的。
試問:在什么時候我們會有不寬容的原因呢?
首先,在遙遠的古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注定了人們要有“不寬容”的精神,這是必須的,因為人類要生存。
縱觀中國歷史,在朝代的更替中,對舊制度的沖擊決不能抱以寬容的態度。饑餓導致革命,這個過程中必然最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從康梁維新到辛亥革命,從南昌起義到全國解放,歷史證明:積極的革新、革命,其根本動力來自于對現實的不寬容。
我們再將目光轉到現在。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這里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為對自己的不滿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已不寬容、不松懈的態度,要有敢于挑戰的勇氣。
房龍先生堅信“寬容一統天下的日子定會到來,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思想的束縛、戰爭的暴虐、種族的歧視等等,都在呼喚寬容,我們渴望那和平安詳的日子,生活中的寬容會讓你平和安詳,而發展中的不寬容會促進社會的進步,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二者都需要存在。
七、課堂小結
最后,我想以我們的同鄉林則徐的詩句做為這堂課的小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八、布置作業
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哲理,采用的文學形式也很特別,熟讀和理解課文之后,請結合歷史事件或自己的生活實際(生活和寫作)寫寫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寫作和哲理)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 篇3
教與學目標:
1、 掌握寓言故事內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 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題,培養學生寬容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與重點、難點:
1、 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寬容”精神內涵。(重點)
2、 結合歷史及現實生活多角度分析提煉課文主旨,培養學生寬容態度,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難點)
教學設計:
1、 課時:1課時;
2、 課型:閱讀討論課;
3、 設想:從閱讀把握文章寓言故事及寓意出發,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
提煉文章主旨,并要求結合歷史與現實生活完成主題論述文。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看幾幅圖片,人類社會已跨過了艱難曲折的20世紀,進入了21世紀,在世紀之交,人們曾對新的世紀充滿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希望這是一個和平、合作、發展的世紀。但四年過去了,無情的現實粉碎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新的世紀并不安寧,血腥的沖突與戰爭在世界各地彼伏此起:恐怖分子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慘事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以暴制暴”戰爭仍在繼續,……國家、民族、宗教、地區之間的你爭我奪似乎更加頻繁,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寬容,只有寬容才能擺脫隔閡、沖突和戰爭的陰影,讓人類真正走向相融一體。所以“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寬容”(投影)
今天,讓我們走進房龍先生的《寬容序言》,在作者豐富的想像與聯想中體驗寬容。
二、解題、簡介作者。
1、序:說明書籍或著作的創作、出版的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前叫“序”,后叫“跋”,分為“自序”和“他序”兩種。自序:一般說明自己寫書的宗旨和經過。他序:多介紹作者或評論書的內容。
2、作者其人:(投影)
三、速讀課文,理清思路,并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大意。
1、(第一小節)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2、(第二至第四小節)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律法殺死了他。3、(第五至第九小節)在死亡的威脅之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 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的世界,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4、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例:無知山谷中漫游者與守舊老人斗爭的故事。四、研讀課文(討論)
1、無知山谷的特點:
(提示:從文章第一段中“寧靜的無知山谷”“永恒的山脈”“深邃破敗的知識小溪”“神
秘莫測的古書”等意象的思考出發,加以概括。)
明確: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
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
2、三類人物的不同特點及其之間的矛盾:(提示:從文中人物在故事的言行出發,總結概括。)
明確:特點:守舊老人: 愚昧 保守 頑固——守舊勢力的統治者
人 們: 盲從 虔誠 畏懼——盲目服從的民眾
漫 游 者:敢于懷疑 勇于犧牲 堅持真理——大膽開拓的先驅者
小結:守舊老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眾人則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漫游者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但是從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看,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
3、 品讀課文中有關語句(投影)
4、討論:聯系人類歷史和我們現實生活,從這個寓言故事內容和人物關系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或者說哪些科學命題?(點撥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展開討論,鼓勵各抒己見,有不同見解)點撥啟發:(預設)
1)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而為了這種勝利的取得,先驅者付出了生命,人們遭受了最大的災難,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屈服,人們為什么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呢?從《寬容》一書的主旨看,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結論:要提倡理性,保證思想自由,真理獲得發展,人類應該要有寬容精神,能夠寬容異己,寬容他人。寬容的內涵不止于此,換個角度,在生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也需要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去接受他人。
2)結合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史歷史,從先驅者開拓尋得新生和守舊者死守律法,固守無知山谷,接近滅亡看,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結論:封閉保守導致滅亡,開放創新獲得新生。我們要勇于開拓,敢于創新。
3)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最終獲得勝利,這些事實向我們昭示了什么?
結論: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擋,真理一定會發展,先驅者的犧牲總會獲得榮耀。
擴展:文章最后說:這樣的故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要發生了。這只是美好的愿望,從以上一些例子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人類的進步不可避免需要付出沉重而巨大的代價,先驅者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是榮耀的。
4)許多時候我們說民眾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災難面前,無知山谷中的民眾最終走上了反抗道路,使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妥協屈服,從而獲得新生。但在此之前,面對先驅者,他們所起的作用是怎樣的呢?從中我們又有什么啟發?
結論:民眾的雙重作用:當處于蒙昧、盲從的不覺醒狀態時起阻礙幫兇的作用,覺醒后則會成為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應該解放思想,開啟民眾,而不要采取愚民政策。讓人民在社會進步中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五、布置作業 :就討論形成的觀點中的一點或者讀本文后自己的感想結合史實或實際生活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論述短文。(答案略)
六、結語:一篇序言能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東西,是房龍的成功,但房龍最想對我們說的還是寬容。希望我們在對待異己時能理解對方,寬容對方,接受對方,如此,我們會博大起來,會獲得進步!最后,讓我們一起欣賞詩人汪國真的一首小詩,作為本節課的結束!
寬 容 與 刻 薄 汪國真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1]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 篇4
鄭月明
教與學目標:
1、掌握寓言故事內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題,培養學生寬容精神,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與重點、難點:
1、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寬容”精神內涵。(重點)
2、結合歷史及現實生活多角度分析提煉課文主旨,培養學生寬容態度,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難點)
教學設計:
1、課時:1課時;
2、課型:閱讀討論課;
3、設想:從閱讀把握文章寓言故事及寓意出發,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
提煉文章主旨,并要求結合歷史與現實生活完成主題論述文。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先一起來看幾幅圖片,人類社會已跨過了艱難曲折的20世紀,進入了21世紀,在世紀之交,人們曾對新的世紀充滿美好的幻想和憧憬,希望這是一個和平、合作、發展的世紀。但四年過去了,無情的現實粉碎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新的世紀并不安寧,血腥的沖突與戰爭在世界各地彼伏此起:恐怖分子制造了“9.11”等一系列悲慘事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以暴制暴”戰爭仍在繼續,……國家、民族、宗教、地區之間的你爭我奪似乎更加頻繁,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寬容,只有寬容才能擺脫隔閡、沖突和戰爭的陰影,讓人類真正走向相融一體。所以“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寬容”(投影)
今天,讓我們走進房龍先生的《寬容序言》,在作者豐富的想像與聯想中體驗寬容。
二、解題、簡介作者。
1、序:說明書籍或著作的創作、出版的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前叫“序”,后叫“跋”,分為“自序”和“他序”兩種。自序:一般說明自己寫書的宗旨和經過。他序:多介紹作者或評論書的內容。
2、作者其人:(投影)
三、速讀課文,理清思路,并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大意。
1、(第一小節)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2、(第二至第四小節)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律法殺死了他。3、(第五至第九小節)在死亡的威脅之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 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的世界,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4、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例:無知山谷中漫游者與守舊老人斗爭的故事。四、研讀課文(討論)
1、無知山谷的特點:
(提示:從文章第一段中“寧靜的無知山谷”“永恒的山脈”“深邃破敗的知識小溪”“神
秘莫測的古書”等意象的思考出發,加以概括。)
明確: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
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
2、三類人物的不同特點及其之間的矛盾:(提示:從文中人物在故事的言行出發,總結概括。)
明確:特點:守舊老人: 愚昧 保守 頑固——守舊勢力的統治者
人 們: 盲從 虔誠 畏懼——盲目服從的民眾
漫 游 者:敢于懷疑 勇于犧牲 堅持真理——大膽開拓的先驅者
小結:守舊老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眾人則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漫游者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但是從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看,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
3、品讀課文中有關語句(投影)
4、討論:聯系人類歷史和我們現實生活,從這個寓言故事內容和人物關系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或者說哪些科學命題?(點撥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展開討論,鼓勵各抒己見,有不同見解)點撥啟發:(預設)
1)三類人物間的矛盾斗爭的結果都是前者戰勝了后者。而為了這種勝利的取得,先驅者付出了生命,人們遭受了最大的災難,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屈服,人們為什么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呢?從《寬容》一書的主旨看,作者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結論:要提倡理性,保證思想自由,真理獲得發展,人類應該要有寬容精神,能夠寬容異己,寬容他人。寬容的內涵不止于此,換個角度,在生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也需要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去接受他人。
2)結合我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史歷史,從先驅者開拓尋得新生和守舊者死守律法,固守無知山谷,接近滅亡看,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結論:封閉保守導致滅亡,開放創新獲得新生。我們要勇于開拓,敢于創新。
3)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最終獲得勝利,這些事實向我們昭示了什么?
結論: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擋,真理一定會發展,先驅者的犧牲總會獲得榮耀。
擴展:文章最后說:這樣的故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要發生了。這只是美好的愿望,從以上一些例子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人類的進步不可避免需要付出沉重而巨大的代價,先驅者的犧牲是有價值的,是榮耀的。
4)許多時候我們說民眾的力量是巨大的,比如,在災難面前,無知山谷中的民眾最終走上了反抗道路,使守舊老人也不得不妥協屈服,從而獲得新生。但在此之前,面對先驅者,他們所起的作用是怎樣的呢?從中我們又有什么啟發?
結論:民眾的雙重作用:當處于蒙昧、盲從的不覺醒狀態時起阻礙幫兇的作用,覺醒后則會成為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應該解放思想,開啟民眾,而不要采取愚民政策。讓人民在社會進步中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五、布置作業 :就討論形成的觀點中的一點或者讀本文后自己的感想結合史實或實際生活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論述短文。(答案略)
六、結語:一篇序言能讓我們獲得如此多的東西,是房龍的成功,但房龍最想對我們說的還是寬容。希望我們在對待異己時能理解對方,寬容對方,接受對方,如此,我們會博大起來,會獲得進步!最后,讓我們一起欣賞詩人汪國真的一首小詩,作為本節課的結束!
寬 容 與 刻 薄 汪國真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作者郵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