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高考文言文翻譯(通用2篇)

高考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2023-07-22

高考文言文翻譯(通用2篇)

高考文言文翻譯 篇1

  文言文翻譯

  一、教學目標

  1.第二輪文言文復習以翻譯為切入口。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借助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構、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以翻譯為切入口,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學課時:7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翻譯的一般目標及翻譯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技巧

  2、在學習中發現自己在翻譯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復習鞏固(請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舉天下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3、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我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5、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常識

  1、標準

  簡言之三個字:信(準確)、達(通順)、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

  2、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嚴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一般說來,應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3、直譯的方法——“對”、“換”、“留”、“刪”、“補”、“調”六個字。

  ①對――對譯。把文言文中的單音詞譯成以該詞為詞素的合成詞。

  例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

  ②換――替換。有些詞在古書里常用,但在現代漢語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詞義已經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用現代漢語里的詞去替換原文里的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不認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

  “卑鄙”一詞古今漢語都常用,但詞義已轉移,所以譯文用“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來替換它。“顧”今天不常用,譯文用“探望”來替換。

  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代通俗的詞語。如:

  ①齊師伐我。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這句中的“吾”,要換成“我”;“嘗”,要換成“曾經”;“終”,要換成“整”;“思”,要換成“想”;“須臾”,要換成“一會兒”。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號、國名、官職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詞義相同的詞,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譯。

  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

  ④刪――刪略。文言文中有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或表示停頓,或表湊足音節,或表發語,或起語助、連接等作用),翻譯時應刪除。如:

  例1  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作戰,(是靠)勇氣的。(夫,句首發語詞)

  例2  戰于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在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交戰,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將士前進)。(之,句末語氣助詞)

  例3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這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中獨立性,不譯)

  ⑤補――補充。古書中的省略現象比較突出,為了完滿的表達文章的內容,譯文就應補出原文省略的而現代漢語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詞句。

  [例]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桃花源記》)――(桃花源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這句中省略的主語分別是“蛇”、“草木”、“蛇”、“人”。

  ②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

  這句中兩個“曰”前分別省略了主語“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語“廉頗”,省略了賓語“秦王”。

  ⑥調――調整。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代漢語的特殊句式,翻譯應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例: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這是賓語前置句,譯時要調為“動+賓”語序。、

  ①大王來何操?這句是賓語前置句,“何操”應為“操何”。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這句中的“驗之以事”,是賓短語后置,現代漢語句式為“以事驗之”。

  3、“蚓無爪牙之利”為定語后置句,現代漢語句式為“蚓無利之爪牙”,“利”是修飾“爪牙”這個詞的。

  三、強化訓練

  1、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4、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5、后事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6、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7、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10、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第2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找準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采分點。

  2、學會怎么樣才能使句子的翻譯更準確。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達到古文翻譯"信"的要求。

  2、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實詞。

  一、知識鏈接

  1、請看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含義

  a組:                              b組:

  行李之往來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憐體無比                        復夜引兵出門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相如引車避匿

  形容枯槁,顏色憔悴                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異義詞)                      (一詞多義)

  小結:文言文詞匯的重要特點就是以單音詞為主,而現代漢語詞匯中大多數是復音詞,主要是雙音詞。這是古今漢語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漢語中,連用兩個單音詞恰好與現代漢語的某個雙音詞一樣,或者一個詞具有多個義項,或者詞的意義、色彩發生了變化,都是我們在古文翻譯中必須注意的地方,這樣,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實于原文,不憑主觀好惡隨意增減意思。實詞是古文翻譯時的一個重要踩分點,我們必須過好這一關。

  二、文言中意義變化的詞

  1、注意古今詞義、色彩的變化

  同一個詞,因為時代不同,詞義也有不同的含義。它包括以下幾種形式:古今異義、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移、詞語色彩的變化、一詞多義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色彩變化)

  譯:先帝不因為我低賤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來看望我。

  ②璧有瑕,請指示王(單、雙音節詞的變化)

  譯: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詞義變化)

  譯:(我)派遣軍隊守住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

  2、注意詞類活用現象

  根據一定語言習慣,把一般用作甲類的詞,當作乙類的詞來用,就是詞類活用。

  ①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如:沛公欲王關中。(王:名作動,為王)

  趙王之子孫侯者。(侯:名作動,封侯)

  ②名詞活用作狀語。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來形容動詞“運”,名作狀,用箕畚。)

  北通巫峽。(北:來修飾“通”,名作狀,向北。)

  ③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如:爾安敢輕吾射。(射:動作名,射箭的本領)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良實:形作名,善良誠實的人)

  ④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如: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名詞,這里是“使……為王”)項伯殺人,臣活之。(活,動詞,這里是“使……活”)今媼尊長安君之位(尊,形容詞,這里是“使……尊貴”)

  ⑤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以……為(賓語)”“認為……”

  齊威王欲將孫臏。(將,原是名詞,這里應為“以……作將軍”)

  漁人甚異之(異,原是形容詞,這里應為“認為……奇怪”)

  練習: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釋。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項伯殺人,臣活之君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一詞多義

  這類實詞的含義豐富,義項眾多,是學習的重點。怎么掌握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含義,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困難。如:

  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專莫名其妙

  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小結:要注意詞的本義、牢記重點、上下文辨析、逐步積累。

  4、注意有修辭的語句的翻譯。

  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比喻)譯:于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筑長城并守住邊防

  ②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借代)

  譯:我認為老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更何況大的國家呢?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比喻)

  譯文: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說法的語句的翻譯

  ①若能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譯:如果仰賴貴國國君的恩惠,我們國君赦免了我們,三年后我們將要興師報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

  譯:我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的志愿,把她嫁給了別人。

  6、注意并提句的翻譯,要分開表述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三、鞏固練習

  1、請學生朗讀短文《身無長物》: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后,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后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2、請學生找出該文段的語法知識點。

  如:①坐六尺簟:坐于六尺簟。②東:名詞作狀語,從東邊。③可以:古今異義,可以拿。④去:離開。⑤所坐者:所字結構,所坐的竹席。⑥悉:了解。

  3、請學生翻譯劃線的三個句子。

  ①你從東邊來,所以應該有這東西,可以拿一條給我。

  ②王大離開后,王恭就拿自己坐的那條竹席送給他。

  ③您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身邊沒有多余的東西。

  第3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文言的常見句式

  2、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如何做到“達”的標準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判斷文言句式的類型

  2、掌握翻譯的要求

  一、知識復習

  在現代漢語里面,句子的成分相對來說有一定的規律,什么詞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們要心中有數。那么把古代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也要遵循這樣的規律,才符合現在的說法。一般來說,關于句子成分及對應的詞性如下:

  成分:定主狀謂補定賓

  詞類:形容詞名詞副詞動詞形容詞形容詞名詞

  數量詞代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代詞

  二、文言中常見的變式句

  1、請學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屬于哪一種特殊的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譯成現代漢語。學生寫在《學案》上。

  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省略句)

  譯: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介詞結構后置)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謂倒裝)

  譯: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現在哪里呢?

  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后置、省略)

  譯文:人們又有誰愿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臟物的污染呢?

  ⑤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無標志的被動句)

  譯:我被拘留不能回來,國家的事情于是無法收拾

  2、小結常見的文言句式

  a、被動句:

  有些有語言標志的,如“于、被、見、為、受”等詞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譯時可譯成“被……怎么樣”。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動的標志,意念上表示被動的句子。

  如:故內惑于鄭袖,外惑于張儀。

  b、倒裝句:

  即改變了現代漢語的正常語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調動了位置,不在原來的位置上,翻譯的時候我們要把這些變換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來所在的地方去。

  (1)賓語前置句:包括

  a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詞,代詞放在否定詞后動詞之前。如:“三歲汝,莫我肯顧”

  b、疑問代詞中代詞賓語前置,文言中“誰、何、奚、安”等疑問代詞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大王來何操?”

  c、介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用來修飾謂語動詞時,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現象。如:“微斯人吾誰與歸?”

  d 、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突出強調賓語。如“何陋之有?”

  ﹙2﹚狀語后置:修飾限定謂語動詞的介賓短語,通過介詞放在了動詞后面。如:“覆之以掌”

  (3)定語后置:一些修飾性的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后面。如:“蚓無爪牙之利”。

  (4)主謂倒置:為了表達強烈的感嘆語氣疑問句中,為了突出謂語,或者謂語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義,會把謂語調到主語的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誰與,哭者?”(“與”通“歟”)、“勖哉,夫子!”。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斷句、省略句。判斷句以“……者……也”形式為重點,還有一些變式,可譯成“……是……”,對事物的關系、性質等作出判斷,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劉備,梟雄也”。省略句則要結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如:“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權起更衣,肅追(之)于宇下”等。

  三、強化訓練。

  判斷下列句子各屬于哪種特殊句式,并翻譯這些句子。

  1、吾屬今為之虜矣。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6、欲與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7、沛公安在?

  8、時人莫之許也

  9、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0、宜乎,百姓之謂我所愛也!

  11、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

  1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3、鄰之厚,君之薄也。

  第4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2、積累一些常用的固定句式,能夠準確地翻譯一些固定句式。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一些固定句式,并掌握句式的含義,能夠準確地翻譯。

  一、請大家看下列句子的翻譯是否準確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門豹治鄴》

  譯成:這個女子品質不好……應該再找個品質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

  譯成:使者聽了很高興,按照常惠說的來辭讓單于。

  3、(虎)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譯成:老虎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完驢子的肉,才到樹林中去。

  這三句翻譯均犯了以今義譯古義的毛病。例1的“好”屬于詞義擴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現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質,對人、對事、對物都可以修飾限制。譯句應改成“這個女子長得不漂亮”。

  例2的“讓”屬于詞義縮小,在古代漢語中既可以表“辭讓、謙讓”之意,又可表“責備”之意,而現在只用于“辭讓、謙讓”的意思。譯句中的“辭讓”應改為“責備”。

  例3的“去”是詞義轉移,由古義“離開某地”的意思,后來轉移為“到某地去”。意義完全相反。譯句中的“才到樹林中去”,應改為“才離開”。

  5、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譯成:晉國侯王和秦國霸主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國無禮

  6、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譯成:以藺相如的功勞大,拜他為上卿。  6句沒有把“以”譯出來,應當譯成“因為”,也沒有把“拜”譯出來,應當譯成“任命”才算正確。

  7、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譯成:不愛惜珍珠寶器肥田沃土。譯句中把“愛”譯成“愛惜”不當,“愛”有愛惜之意,但在這個句子中是“吝嗇”的意思。

  8、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譯成:從師學習的風尚也已經很久不存在了。8句中沒把原句中的“也“刪去,造成錯誤。其實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頓、湊足音節,或者起語氣作用的助詞,或者起連接作用的虛詞,它們沒有實在的意義,雖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譯時,因為沒有相當的詞可以用來表示它,應該刪除不譯。比如表示判斷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譯時應該從譯句中去掉,并在適當的地方加上判斷詞“是”。

  9、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司馬光《赤壁之戰》)

  譯成:孫權給群臣看,沒有誰不嚇得改變了臉色的。  9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書信,而譯句中沒有譯出來,應該在“孫權”的后邊加上“把曹操的書信”,語言才顯得清晰完整。

  10、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譯成:現在劉表剛剛死亡,兩兒子不團結。

  10在數詞“兩”后邊加上量詞“個”,語氣才顯得流暢。再如:

  11、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譯成:因此,先主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他。11句中在數詞“三”后加上量詞“次”字,正確。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并且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里面。

  12句中的“品行高潔、學有專長,樂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沒有這個內容,是翻譯者隨意加進去的,應刪去。

  1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譯成:孔子說:“學習后要復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13句把“時”的意思漏掉了,應該在“復習”前加上“按時”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譯句。

  14、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譯成:尋找人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沒有找到。14句翻譯的不妥,因為原句是定語后置,在翻譯時必須把定語放回到中心詞前邊,正確的翻譯是:尋找可以出使回報秦國的人,卻沒有找到。

  1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譯成:蚯蚓沒有爪子和牙齒的鋒利,筋骨的強壯。

  15句沒有按定語后置的特點來譯,正確的翻譯應該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壯的筋骨。

  二、常見的固定用法舉例,請大家熟記。

  在了解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時,應當注意其中的固定用法,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感嘆、表示揣度、表示選擇五種。

  1、表示疑問

  (1)何以……?(根據什么……?憑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

  (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3)奈何……?(……怎么辦?……為什么?)如:“未辭也,為之奈何”

  (4)如……何?奈……何?(拿……怎么樣呢?)如:“如太行王屋何?”

  (5)孰與……?(與……相比,哪個……?)如:“事孰與城北徐公美?”

  (6)安……乎?(怎么……呢?)如:“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7)獨……耶?(難道……嗎?)如:“公于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耶?”

  (8)何為……?(為什么……?)如:“君何為生我家?”

  2、表示反問

  (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2)何……為?(……干什么呢?)如:“何辭為?”

  (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

  (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5)豈(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

  (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7)不亦……乎?(不是……嗎?)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非……歟?(……不是……嗎?)如:“子非三閭大夫歟?”

  (9)寧……耶?(哪里……呢?)如:“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10)顧……哉?(難道……嗎?)如:“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1)獨……哉?(難道……嗎?)如:“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3、表示感嘆

  (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2)直(特)……耳!(只不過……罷了!)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惟……耳!(只是……罷了!)如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

  (4)一何……(多么……啊!)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5)亦……哉!(也真是……啊!)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6)……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示揣度

  (1)無乃……乎(歟)?(恐怕……吧?)(兼表反問)如:“求,無乃爾是過歟?”

  (2)得無(微)……乎?(該不是……嗎?)(兼表反問)如:“若輩得無苦貧乎?”

  (3)……歟?(不是嗎?)(兼表反問)如:“其可怪也歟?”

  (4)……庶幾……歟?(……或許……吧?)如:“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5、表示選擇

  (1)與其……孰若……?(與其……,哪如……?)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歟(耶),抑……歟(耶)?(是……,還是……?)如:“先生在民間,審知故揚州閣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3)其……,其……也?(是……呢,還是……呢?)如:“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三、練習,翻譯下列句子。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2、虞兮虞兮奈若何?

  3、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4、何可勝道也哉?

  5、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6、未報秦而伐其師,豈為死君乎?

  7、夫晉何厭之有?

  8、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9、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第5課時

  一、教學要求:

  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漢語在同一歷史時期的用字分歧現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似)的字來代替另一個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還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識別通假字可從下面幾方面看:

  ①同音通假。如:“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召有司案圖”。——“案”同“按”

  ②雙聲通假。如:“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

  ③疊韻通假。如:“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二、古今異義:

  現代漢語是由古漢語發展而來的,隨著時間推移,許多詞的意義古今有很大差別。

  ①有的詞義擴大了,如“河”古代指黃河,現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詞義縮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兒女,現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詞義轉移、變化了,如“二豪賊劫持”中“賊”,原指強盜,現指小偷;“齊人固善盜乎”中“盜”,原指小偷、偷盜,現指強盜,“賊”“盜”二字意義古今正好調了個位。

  ④有的單音節詞連用,易與現在雙音節詞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遺憾”。

  三、一詞多義:

  文言文中單音節詞居多,一個詞往往有好幾個義項。理解多義詞,要把握它的本義,結合上下文來判斷它在句中的含義。如“毒”的詞義

  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噓毒癘(有毒的)賦斂之毒(毒害)

  (五)、偏義復詞:

  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不表示意義,只做陪襯。

  ①意義相近:“今有一人入園圃”(園,是種樹的地方;圃,是種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園”這個語素表示意義,“圃”只做陪襯。)

  ②意義相對:“我有親父兄”“便可白公姥”(句中偏指“姥”“兄”,而“公”“父”不表示意義。)

  ③意義相反:“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有意義。)

  四、解題方法:

  1、根據字形推斷詞義

  例: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

  造的形旁為“辶”,不難推斷與處所關聯的詞義應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思“制造”、“成就”顯然與文義不符。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疇”的含義也可根據“田”字旁也能幫助推出“田地”之意。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饋”的意義可由它的“饣”旁推斷出它是供軍隊吃的東

  2.根據語句間比照、映襯關系來理解

  例: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宏者,雖欲厚之,更所以禍之。

  在這段文字中,“頑魯者亦當矜憐”與“賢俊者自可賞愛”兩句構成反義相對關系,“頑魯者”與“賢俊者”也是反義相對關系,“賢俊”是同義復詞,意為“賢良聰明”,與之相反的“頑魯”也當是同義復詞,應該解釋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釋為“愚笨而魯莽”或“頑皮而愚蠢”。“自可賞愛”與“亦當矜憐”表述的是對兩者應有的態度。它們之間不是相反的關系,“賞愛”是兩個詞,意為“贊揚寵愛”,“矜憫”也是兩個詞,意為“同情憐憫”。最后兩句“雖欲厚之,更所以禍之”,一是說主觀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動詞用,“禍”也應是動詞,即造成災禍。

  3.借助語法結構作推斷

  例:①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關破秦。

  ②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

  ③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本例四句皆來之課本,怎樣理解其中的四個“意”呢?句①的“意”作動詞,后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語,為名詞,句④的“意”用法與此相同,聯系前文,可知應解釋為“樣子”;句③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4.根據前后述說的內容作推斷

  例:(郭)永以書抵幕府

  “抵”是多義詞,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于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

  5、根據成語意義來推斷未知詞義

  例:收天下之兵

  我們可借助成語“短兵相接”中“兵”的意義去試解,可推斷出解釋為“兵器”之意。

  6.根據課本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

  我們要善于根據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例如:(XX年全國高考題)“城之不拔者二耳”,題目所給的義項是:拔——被攻取。依據《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后秦伐趙,拔十城”的“拔”當“攻取”講,再結合語境,可以推斷答案是正確的。

  再如:我校一檢翻譯題“郭以是德狐,恒置雞黍,備狐啖之。”其中“德”字“感激”義項在《五人墓碑記》文后練習中出現。

  7.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

  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答案。

  五、理解實詞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詞的古今義

  文言實詞,有的與現代漢語意義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這兩類詞都可以不去管它,重點應放在古今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實詞上。如“食已與與如也”的“已”今作“已經”,這里是“罷”“完”的意思;如“偷”,古義有茍且、馬虎、刻薄等意,今為偷竊。理解時不能不辨古今差別而隨便地以今義釋古義。

  2、注意單音詞和雙音詞

  文言以單音詞居多,漢語以雙音詞居多。不要把兩個連用的單音詞誤判白話文中的雙音詞,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現象

  古代漢語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說”能“悅”,“諭”通“喻“。因此,理解時不要誤把通假字作為本字。如“以身徇國”,“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來,就會解錯。

  4.注意偏義復詞現象

  所謂偏義復詞,京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的詞,其中一個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只作陪襯,如《孔雀東南飛》中“晝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親父兄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義,“公姥”只有“姥”的意義,“父兄”只有“兄”的意義。如果不解依據上下文看出它們是“偏義”,就會理解錯誤。

  5.要注意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在文言中是常見的語言現象,應根據具體語境作辨別。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中的“舉”是“全”的意思(與“獨”相對);“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中的“舉”,根據前后文,應解釋“攻取”。

  六、復習小結

  1、文言實詞由于時間流逝,與現代漢語的用法、詞義往往有較大差異。古今通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象是初中學生閱讀文言文的主要障礙之一,復習時應把這些內容作為重點,通過比較、歸納,真正掌握這些內容。

  2、復習文言實詞,不能光靠背記詞義,應詞不離句,根據具體語言環境,考慮它們在句中的具體意義。學習古漢語語法知識,是為了幫助理解詞義,不要孤立、抽象地講解語法知識。

  3、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一定要以熟悉課文為前提,課文的注釋要認真看,課后的練習要認真做,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積累詞語,并能舉一反三,靈活理解,從而提高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

高考文言文翻譯 篇2

  學習目標:

  1、 通過自己對語句的翻譯,歸納總結出語句翻譯的規律和技巧

  2、 通過訓練,落實掌握好高考文言翻譯的方法技巧。

  學習過程:

  一、考點闡釋

  XX年江蘇《考試說明》對文言文翻譯要求是: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b。并且要求古文翻譯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要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這一考點要求考生具備兩項能力:第一能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第二,能準確把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的能力。

  在做文言文翻譯題時,要注意堅持以下兩個原則:

  (1)、不脫離語境原則

  文言文翻譯時一定要把句子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說的“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有些詞多義,但放在具體句子中它的義項就確定了;代詞指代的內容,只能根據上下文去推斷;虛詞用法靈活,但在語境中的用法也是固定的。

  (2)、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原則

  直譯是依據原文的詞語、句子逐一對譯,字字句句要落實并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語氣。直譯以后,語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就要用意譯來輔助。字字落實,符合原意,能直譯就直譯,不能直譯才意譯。

  二、高考例題

  例1:(XX年高考江蘇卷 文章見實詞推斷學案)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高考資源網

  (1)購仰妻子急,蹤跡至通明家。                                                  

  (2)方罷巡撫家居,獨聞而異之。高考資源網                                              

  (3)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高考資源網                                              

  例2、(XX年高考江蘇卷 文章見實詞推斷學案)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2)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                                              

  (3)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三、規律總結

  a組:    1、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3、永和初,出為河間相

  b組:  1、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3、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c組:  1、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今王田獵于此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d組:  1、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2、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

  3、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e 組 :1、 欲呼張良與俱去

  2、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3、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f組:   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2、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3、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總結                                                                   

  四、課堂訓練

  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莊,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字!”遂去不顧。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2)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語姓字!”遂去不顧。

  2、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昔者,秦繆公乘馬①而為敗②,右服③失而野人④取之。繆公自往求之,見野人方將食之于岐山之陽。繆公嘆曰:“食駿馬之肉而不飲酒,余恐其傷女也!”于是遍飲而去。處一年,為韓原之戰。晉人已環繆公之車矣,晉梁由靡已扣繆公之左驂矣,晉惠公之右路石奮殳⑤而擊繆公甲,繆公中指者已六扎矣。野人之嘗食馬肉于岐山之陽者三百有余人,畢力為繆公疾斗于車下,遂大克晉,反獲惠公以歸。此《詩》文所謂曰:“君君子則正,以行其道;君賤人則寬,以盡其力”者也。人主胡可以無務行德愛人乎?

  【注】①馬:此指馬車。②敗:此指車壞。③右服:右側駕轅的馬。④野人:此指農夫。⑤殳:一種兵器。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見野人方將食之于岐山之陽。

  (2)于是遍飲而去。

  (3)畢力為繆公疾斗于車下。

  (4)人主胡可以無務行德愛人乎?

  3、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秦以關中之地,日夜東獵六國,百有余年,悉禽滅之。雖云得地利,善為兵,故百戰百勝,以予考之,實六國自有以致之也。韓、燕弱小,置不足論。彼四國者,魏以惠王而衰,齊以閔王而衰,楚以懷王而衰,趙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而惠王數伐韓、趙,志吞邯鄲,挫敗于齊,軍覆子死,卒之為秦國所困,國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數世不振,訖于殄國。閔王承威、宣之后,山東之建國莫強焉,而狃①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晉,欲并二周而為天子,遂為燕所屠。雖賴田單之力,得復亡城,子孫沮氣,孑孑自保,終墮秦計,束手為虜。懷王貪商於六百里,受詐張儀,失其名都,喪其甲士,不能償,囚辱以死。趙以上黨之地,代韓受兵,利令智昏,輕用民死,同日坑于長平者過四十萬,幾于社稷為墟,幸不即亡,終以不免。此四國之君,茍為保境睦鄰,畏天自守,秦雖強大,豈能加我哉!

  (選自洪邁《容齋隨筆》)

  【注】①狃(niǔ):貪。

  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皆本于好兵貪地之故。

  (2)惠王數伐韓、趙,志吞邯鄲,挫敗于齊。

  (3)山東之建國莫強焉,而狃于伐宋之利。

  (4)懷王貪商於六百里,受詐張儀,失其名都。

  4、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董叔將娶于范氏》

  董叔將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獻子曰:“不吾敬也。”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注]①系援:(作為)繩梯攀援(上去)。這里指通過婚姻關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獻子妹妹,嫁給董叔后,改稱董祁。③紡:系。

  ①范氏富,盍已乎!

  ②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

  ③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5、 (XX年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桓公自莒反于齊,使鮑叔牙為宰,鮑叔辭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凍饑,則是君之賜也。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寬惠愛民,臣不如也;治國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結于諸侯,臣不如也;制禮義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執枹,立于軍門,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將欲治其子,不可棄其父母。”曰:“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鮑叔曰:“彼為其君動也,君若宥而反之,其為君亦猶是也。”公曰:“然則為之奈何?”鮑叔曰:“君使人請之魯。”公曰:“施伯,魯之謀臣也。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鮑叔曰:“君詔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愿請之以戮群臣。’ 魯君必諾。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將致魯之政。夷吾受之,則魯能弱齊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將反于齊,必殺之。”公曰:“然則夷吾受乎?”鮑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無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猶如是乎?”對曰:“非為君也,為先君與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廟,則亟請之。不然,無及也。”

  公乃使鮑叔行成。曰:“公子糾,親也,請君討之。”魯人為殺公子糾。又曰:“管仲,讎[同“仇”]也,請受而甘心焉。”魯君許諾。施伯謂魯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將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在楚則楚得意于天下,在晉則晉得意于天下,在狄則狄得意于天下,今齊求而得之,則必長為魯國憂。君何不殺而授之其尸?”魯君曰:“諾。”將殺管仲。鮑叔進曰:“殺之齊,是戮齊也;殺之魯,是戮魯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國,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與寡君之賊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謂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魯君乃不殺,遂生東縛而柙 [xiá,木籠]以予齊。

  (節選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糾。齊國內亂,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隨公子糾奔魯。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必治國家,則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魯君乃不殺,遂生來縛而柙以予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XX年福建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張自新傳

  [明]歸有光

  張自新,初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自新少讀書,敏慧絕出。古經中疑義,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隨口而應,若素了者。性方簡,無文飾。見之者莫不訕笑,目為鄉里人。同舍生夜讀,倦睡去,自新以燈檠投之,油污滿幾,正色切責,若老師然。髫齔喪父,家計不能支。母曰:“吾見人家讀書,期望青紫②,萬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為書?”自新涕泣長跪,曰:“亡父以此命鴻,且死,未聞有他語,鴻何敢忘?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與其兄耕田度日,帶笠荷鋤,面色黧黑。夜歸,則正襟危坐,嘯歌古人,飄飄然若在世外,不知貧賤之為戚也。

  兄為里長,里多逃亡,輸納無所出。每歲終,官府催科,搒掠無完膚。自新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縣吏怪其意氣。方授杖,輒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長,實書生也。”試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視豪勢眇然不為意。吳中子弟多輕儇③,冶鮮好衣服,相聚集,以褻語戲笑,自新一切不省,與之語,不答。議論古今,意氣慷慨。酒酣,大聲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視,氣勃勃若怒,群兒至欲毆之。補學官弟子員,學官索贄金甚急,自新實無所出,數召笞辱,意忽忽不樂,欲棄去,俄得疾卒。

  歸子曰:余與自新游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儔人廣坐間,出一語未嘗視人顏色。笑罵紛集,殊不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見者。淪沒至此,天可問邪?余悲自新之死,為之敘列其事。          (選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    有刪節)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奮不懈的樣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經帶之色,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輕佻,不莊重。④弟子員:生員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5分)           譯:                                 

  (2)自薪輒詣縣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分)     譯:                                   

  7、(XX年遼寧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孫謙字長遜,東莞莒人也。少為親人趙伯符所知。謙年十七,伯符為豫州刺史,引為左軍行參軍,以治干稱。父憂去職,客居歷陽,躬耕以養弟妹,鄉里稱其敦睦。出為句容令,清慎強記,縣人號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為司徒參軍,言之明帝,擢為明威將軍、巴東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峽,恒以威力鎮之。謙將述職,敕募千人自隨。謙曰:“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何煩兵役,以為國費。”固辭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蠻獠懷之,競餉金寶,謙慰喻而遣,一無所納。及掠得生口,皆放還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齊初,為寧朔將軍、錢唐令,治煩以簡,獄無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謙在職不受餉遣,追載縑帛以送之,謙卻不受。每去官,輒無私宅,常借官空車廄居焉。明帝將廢立,欲引謙為心膂,使兼衛尉,給甲杖百人,謙不愿處際會,輒散甲士,帝雖不罪,而弗復任焉。天監六年,出為輔國將軍、零陵太守,已衰老,猶強力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謙至絕跡。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謙為郡縣,常勤勸課農桑,務盡地利,收入常多于鄰境。九年,以年老,征為光祿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潔,甚禮異焉。每朝見,猶請劇職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謙自少及老,歷二縣五郡,所在廉潔。居身儉素,夏日無幬帳,而夜臥未嘗有蚊蚋,人多異焉。年逾九十,強壯如五十者,每朝會,輒先眾到公門。力于仁義,行己過人甚遠。從兄靈慶常病寄于謙,謙出行還問起居。靈慶曰:“向飲冷熱不調,即時猶渴。”謙退遣其妻。有彭城劉融者,行乞疾篤無所歸,友人輿送謙舍,謙開廳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禮殯葬之。眾咸服其行義。十五年,卒官,時年九十二。

  (節選自《梁書•孫謙傳》)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潔,甚禮異焉。每朝見,猶請劇職自效。

  (2)有彭城劉融者,行乞疾篤無所歸,友人輿送謙舍,謙開廳事以待之。

  8、(XX年四川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于仁義,而所學必皆盡其材。一日取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不待閱習而后能者也。高考資源網

  后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于學。而學之士,群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于天下,蓋廟之作出于學廢,而近世之法然也。高考資源網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頗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于天下矣。猶曰:“州之世滿二百人,乃得立學。”于是慈溪之士不得立學,而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壞不治。令劉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后林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無教。”即因民錢作孔子廟,而治其四旁,為學舍講堂其中,帥縣之子弟,趙先生杜君醇為之師,而興于學。高考資源網

  林君固賢令,而慈溪小邑,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游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游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隱君子,其學行宜為人師者也。夫以小邑得賢令,又得宜為人師者為之師,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于法,限于勢,不得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行,而風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勢不能以久也。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于是本其意以告來者。高考資源網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于學。(4分)

  (2)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于是本其意以告來者。(6分)

高考文言文翻譯(通用2篇) 相關內容:
  • 鎖定高考2019系統復習19: 文言文翻譯題八個關注點

    文言文翻譯為高考必考題,并且從XX年開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能夠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復習備考,綜觀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翻譯試題,我們會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特別值得大家關注:關注點一: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

  • 2019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文言文翻譯

    XX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文言文翻譯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XX年考試說明》要求理解并翻譯淺易文言文中的句子:以直譯為主。 教學重、難點: 2、在直譯時能準確翻譯句子中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 文言文翻譯的復習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文言文翻譯常見誤區 2、學習文言文翻譯要求和翻譯方法。 學習重點:1、2 教學時數: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能理解并翻譯淺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這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

  • 中考語文文段閱讀復習:文言文翻譯篇

    XX年【知識導學】古文和詩歌一樣,是高度濃縮了的文字,要把其意思用現代漢語通俗地翻譯出來,就要采用一些適當的方法。根據長期實踐積累的經驗,筆者認為以下六種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最為有效和易于操作。...

  • 文言文翻譯

    導學案資料之高考語文文言文主觀翻譯題的八個關注點:文言文翻譯為高考必考題,并且從XX年開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能夠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復習備考,綜觀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翻譯試題,我們會發現以下幾個方面特別值得...

  • 高考語文復習 必修五讀本文言文翻譯

    必修五讀本文言文翻譯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先父曾經說過,同鄉的前輩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帶擔任主考。一天,風雪交加氣候寒冷,(他)帶著幾個騎馬的衛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訪察,進入一座古廟,廊下小屋里一個書生伏在書桌上睡著了,他的文章剛寫...

  • 文言文翻譯具體三法

    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篩選法 先將古今漢語一致的地方劃出來,對譯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將與現代漢語無法對譯或不需要翻譯的地方圈起來,逐步篩選,把完全不懂的地方就突出來了,也就抓住了全文翻譯的難點。...

  • 初中文言文翻譯解說及課外文段閱讀練習

    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任務。通過翻譯,可以更加深刻地弄懂文言文,也能鍛煉自己駕馭現代漢語的能力。 文言文今譯有一些要求。...

  • 中考文言文翻譯“九字訣”

    文言文翻譯是中考文言文閱讀能力考查的重頭戲。不少同學不懂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翻譯時常出錯誤,鬧出笑話。怎樣準確的翻譯文言文呢?文言文翻譯“九字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從而便于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文言...

  • 文言文翻譯九法

    (請同學們認真摘抄,用心體會,力爭使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保留法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變。例如: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人 | 国产日韩新片无码一区 |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JVID亚洲精品无圣光图套 | 一级黄色带| 欧洲伊人网| YY111111少妇影院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看少妇作爱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爽爽爽视频 | ysl蜜桃色成人麻豆 久久中文综合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 新婚之夜玩弄人妻系列 | 亚洲第一在线综合网站 | 黄色影院就爱大片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越卉 |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韩 | 阿v网站在线 |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 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男男无码GV片在线看 | 国产十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 免费a级黄色片 | 亚洲444KKKK在线观看无码 | 99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琪琪色18 | 欧美日韩国产的视频图片 | 成人黄色视频播放165 | 日本a视频在线观看 | 极品美女一级片 | 欧美一二三视频 | 日韩综合中文字幕 | 国内精品国内自产视频 | 中文字幕伊人 | 888黄色片| 凯蒂夫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