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3)措施:(四個要點)
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②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③重視人才和科技,大力實施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
④創設有利于我國發展的良好的周邊環境和國際環境,走和平崛起之路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1)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地位、范圍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注意】
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經濟整體,而是指里面屬于國家、集體所有的那一部分資產。
(2)國有經濟及其地位作用。
國有經濟是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形式。是與我國較高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它的發展壯大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3)集體經濟及其地位作用。
集體經濟是由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經濟。農村主要是集體經濟,城鄉的工業、服務業有很多是集體經濟,如:各種形式的合作社,縣、鄉鎮、村辦工業企業,商貿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等等。
集體經濟雖然不如國有企業規模大,在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也不如國有經濟的比重大,但是,也是我國重要的公有制形式,在國民經濟中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共同富裕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發展集體經濟對發揮公有制的優越性,實現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4)混合所有制經濟及其地位作用。
種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經濟形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投資來源的多樣化,,混合所有制經濟還會有更大發展。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的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它里面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屬于公有制經濟。
(5)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為了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必須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必須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
(6)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是就全國而言,某一局部地區、局部行業也可能不占優勢。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簡單的數量上,要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運行態勢和重要缺有資源。
2、非公有制經濟主要有哪些
(1)內容: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個體經濟是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以勞動者自己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的經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