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一課時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教案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一課時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教案
【內容目標】
列舉實例,闡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學習要求】
1.了解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地位和作用;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含義。
2.了解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
3.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4.了解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地位和作用
5.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義
【教學要求】
1. 匯集事例,了解各種所有制經濟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并討論其作用。
2. 用實例說明基本經濟制度適合我國國情。
一.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
(1)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圍
①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②范圍: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國有經濟的含義、地位及作用
①含義: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②地位:國民經濟的支柱
③作用: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4)集體經濟的含義、地位及作用
①含義:由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并廣泛存在于城鄉的工業和服務業中。
②地位: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可以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對于發揮公有制的主體作用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含義: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意:股份制經濟不一定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籠統地說是公有還是私有。
(6)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
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
股份制作為現代資本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從而提高企業和資本運作效率,股份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注意:公有制實現形式就是公有資產的增值方式。
股份合作制是勞動和資本聯合的一種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
(7)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體現
第一,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