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第二框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必修1政治新學案)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含義、范圍;公有制經濟的含義、范圍及其在所有制結構中的基礎地位、實現形式;國有經濟的含義、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的范圍。理解我國為什么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并能舉例說明我國存在的主要經濟成分。
(三)學法指導
(1)調查法。可以對自己父母所在的單位性質進行調查、分類,這樣有助于理解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并且發現這些貌似深奧的問題離我們并不遙遠。
(2)比較分析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本框涉及的概念較多,如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要準確把握這些概念,可以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共同點、不同點。
(3)例證法。能夠用實例說明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
二、知識點撥
(一)對公有制經濟的認識
社會生產總是在一定經濟制度下進行的,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對于我們認識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參與社會經濟生活大有裨益。而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因此,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表現是本課的重點。要把握這一重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對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明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公有制為主體”,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否定了過去在所有制關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純而又純”的單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同時,要堅持公有制的基礎地位。
二、要全面認識、科學界定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1)國有經濟:亦稱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全體人民所有(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形式。它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居于主導地位,是我國的主要經濟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2)集體經濟:亦稱集體所有制經濟,是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形式。它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這種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都屬于公有制經濟。
例題:黨的xx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之所以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