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學案之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四課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教學要求】
① 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懂得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
② 了解公有制經濟的構成。
③ 了解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含義。
④ 了解各種非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及作用。
⑤ 理解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地位。
⑥ 理解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與作用。
⑦ 理解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內涵。
⑧ 理解如何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⑨ 理解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⑩ 懂得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定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⒈重點: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⒉難點:①理解混合所有制。②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的區別。
【知識梳理】
(一)公有制為主體
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實行這種制度的原因
原因:它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3、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4、我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構成成分
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5、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發展國有經濟的意義
地位: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作用: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意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6、公有制經濟中實行股份制的重要意義
意義: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股份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7、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
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位、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經濟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我國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經濟主要主要構成成分、它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
構成: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地位:它們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其發展。
【思維點撥】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比較
(1)所有制實現形式不同。股份合作制是集體經濟的一種具體形式,實行股份合作制的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后所有制性質不變。股份制不具有基本制度屬性,不能籠統地說它姓“公”還是姓“私”,關鍵是看它從屬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看它的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里。如果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控股,它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從而成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2)股權設置不同。股份合作制企業設集體股、職工合作股等,不向社會公開發性股票。股份制企業設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和外資股,社會募集型企業還可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3)入股者權利不同。股份合作制企業不行使一股一票,而行使一人一票的表決權。股份制企業行使一股一票的表決權,有多少股票就有多大權力。 (4)領導體制不同。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職代會是權力機構,也可實行職代會與股東會聯合的領導體制。股份制企業實行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制,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5)分配方式不同。股份合作制企業實行按勞分配為主、按股分紅為輔的原則,股份制企業完全是按股分紅。 2、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都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